近期,改编自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的电视剧《生万物》火热出圈。此前,《平凡的世界》《人世间》等多部严肃文学改编影视作品均获得热烈反响。《生万物》及其同类作品的成功,不仅展示了文艺作品的魅力,更启示廉洁文化传播亦可遵循“根深、茎通、叶茂”的草木生长之道,开出似锦繁花。
“土地”为根,扎沃野之厚蕴,生生不息。《生万物》聚焦鲁南农村,一个朴素的“地”字贯穿全剧,呈现了人与土地之间那份深厚而复杂的情感联结。正是因为这份真实与厚重,使该剧接了地气、聚了人气,成功唤醒了许多观众的共同记忆与乡土情结。廉洁文化的传播何尝不需要如此?它不能是脱离人民群众,而应如草木生长一般,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野。这意味着,廉洁文化建设工作需主动“走下讲台、走进田野”,“接足地气”。只有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浸润热土,才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真实想法与现实需求,让传播内容与大众生活同频共振。同时,廉洁文化建设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基层实践相呼应,避免沦为苍白无力的口号式灌输。
“情感”为茎,系民心之脉络,丝丝入扣。《生万物》凭借真挚的情感叙事,将作品与观众的心灵紧密相连,勾勒出一幅幅有血泪、有温度的生活图景。这生动体现了情感如茎蔓般疏通脉络、滋养思想的联结功能。廉洁文化建设亦然,它不仅需要制度的刚性约束,更离不开情感的温度滋养。若脱离了制度框架,廉洁文化传播就会失去方向和边界;若没有了情感温度,廉洁文化传播就会沦为机械的训教。正因如此,需要积极探索廉洁文化情感化传播的路径,通过拍摄清廉主题微电影、创排廉政话剧、征集身边廉洁故事等形式,打造能够引发共鸣的情感作品,让党员干部在感动中认同、在共情中反思,潜移默化地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文化”为叶,展本土之特色,郁郁常青。《生万物》通过对鲁南地区方言、民俗等文化元素的细腻运用,生动展现了地域文化为作品带来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廉洁文化传播应深入借鉴这一经验,善用各类地域文化作为其“叶”,让廉洁理念在文化浸润中焕发勃勃生机。建德市“澄清映三江”清廉摄影展巧妙融合新安江山水与千年古府文化,戏曲《走马御史》创新结合宁波御史文化、宋韵文化与越剧表演,“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微视频大赛以良渚玉琮为文化标识……这些实践将廉洁元素有机融入地方文化,有效提升了廉洁文化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使廉洁理念更加可知可感、可亲可近。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善于借助文化的力量,以独特的地域文化为叶,让廉洁理念如新叶吐绿般舒展绽放,使廉洁文化如树木逢春般欣欣向荣。唯有如此,方能在无声浸润中成风化俗,让“以廉为荣、以清为美”的社会风尚如巨树擎天,绿荫长存。(作者:陈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