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纷纷用AI“时空对话”缅怀先烈。在众多致敬场景中,最让人热血沸腾的莫过于演员李幼斌跨越荧屏与《亮剑》中的李云龙展开“隔空对话”——当那句“逢敌必亮剑”的经典台词再次响起,不仅唤醒了人们对英雄精神的记忆,更引发强烈情感共鸣,单条内容便收获百万点赞,成为传递血性担当的热门话题。
“逢敌必亮剑”,这句出自《亮剑》的经典台词,不仅是军人血性的写照,更应成为纪检监察干部履职尽责的精神图腾。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今天,腐败与不正之风如同潜伏的“敌人”,时刻考验着党的执政根基。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必须将亮剑精神融入血脉,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斩断腐败链条,守护党纪国法的尊严。
亮剑,是直面腐败的勇气。腐败分子往往隐藏极深,或利用职权编织关系网,或借助复杂利益链条逃避监督。面对这类“强敌”,纪检监察干部若有丝毫犹豫,就可能让腐败行为蔓延滋生。从查处“大老虎”到整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无数案例证明:唯有敢于动真碰硬,在线索初现时“亮明身份”,在调查取证时“剑锋所指”,才能打破“刑不上大夫”的幻想,破除“法不责众”的误区。亮剑不是鲁莽,而是基于对党纪国法的敬畏——当腐败行为触碰红线,就必须以雷霆手段亮剑出鞘,让违纪违法者付出代价。
亮剑,是精准出击的锐气。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工作,既要敢于亮剑,也要善于亮剑,以精准出击的锐气提升反腐效能。面对隐蔽性、复杂性更强的腐败手段,需要练就“火眼金睛”,精准发现问题线索;面对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违纪行为,需要运用“精准思维”,依规依纪依法作出处理。从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到开展专项整治,从大数据监督到跨境追逃追赃,纪检监察机关的每一次“亮剑”,都指向 “精准”二字。这种精准出击,既是对纪法精神的践行,确保执纪执法不偏不倚、不枉不纵;也是对党员干部的负责,既坚决打击腐败分子以儆效尤,维护纪法威严,又保护那些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事创业者,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让亮剑的锋芒与温度并存,让精准出击的英气成为纪检监察铁军的亮丽风采。
亮剑,是坚守原则的底气。纪检监察工作处在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面临的考验复杂而严峻,时常要面对“人情关”的纠缠、“利益关”的诱惑,有时甚至会遭遇直接的威胁与施压。那些顶住压力查办案件的纪检监察干部,那些拒绝“围猎”坚守原则的执纪者,正是以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亮剑精神,维护着党纪的严肃性。
而这份敢于亮剑的底气,并非凭空而来——它源于对党的绝对忠诚,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源于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深知自身肩负着群众的信任与重托;更源于 “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的严格自我要求,以及“三化”建设年行动带来的流程规范、纪法素养提升与队伍管理强化。正是这些力量的叠加,让纪检监察干部在面对各种考验时,能始终挺直腰杆、无所畏惧,以坚定的原则立场,在反腐败斗争中稳稳握住执纪执法的“利剑”。
“亮剑”精神,从来不是孤勇者的呐喊,而是纪检监察铁军的集体宣言。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的今天,我们必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以“逢敌必亮剑”的担当,斩断腐败根系,清除作风积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作者:汪仙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