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专题聚焦> 小莲说事> 小莲说事
杭州滨江这名干部,当了两个月的外卖骑手......
来源:杭州廉政网      发布时间:2025-09-11 18:09:25

过去几个月的“外卖大战”,大家参与了吗?对于这场商战,小莲只能表示,受伤的只有我的钱包和体重!

在杭州滨江,街道干部郑文星去年也当了两个月的外卖骑手,利用业余时间跑了330单外卖,这也是他开展的一场“沉浸式”调研。这场调研,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实打实当了60天骑手,330单跑下来,郑文星把个别“休息驿站”人气不旺的事搞明白了——不是骑手不需要休息,是充电桩不比换电平台省时,共享充电宝不比电动车自带USB接口省事,微波炉赶不上骑手们跑单时的吃饭节奏……正是这些“沉浸式”调研,最终推动了当地骑手休息驿站选址与功能的全面调整。这些举措,瞄准人的迫切需求,体现了“投资于人”的理念。

“沉浸式”调研以躬身入局的自觉破除认知边界。调研的目的是掌握真实情况,发现问题所在,研究解决之道,这就需要躬亲入局,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踏踏实实沉下去,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郑文星为了解决街道驿站闲置问题,化身外卖小哥,在五个外卖平台配送330单,骑行3000公里,精准摸清骑手“刚”需。送外卖过程中,他发现,在一些骑手驿站,沙发、微波炉、雨伞、热水壶、电动车充电桩等服务设施应有尽有,但利用率并不高。问题出在哪里?“咱们之前的逻辑搞反了,不应该建起驿站等骑手来,而是要在骑手常去的地方建驿站。”这种从“我以为”到“我发现”的认知转变,正是将“纸面设计”转化为“民生温度”的关键。当需求摸准了,服务优化就能立竿见影。

“沉浸式”调研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跨越“数据报表”鸿沟。调研要求真、求实、求深,既看经验、也看问题,做到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调查了解,全面解剖麻雀,从而跨越“数据报表”鸿沟。比如,骑手们需要快捷的电动车维修,需要进得去的小区、上得了的电梯,需要平台更人性的算法考核。这不是单靠问卷能调查出来的结果,也不是简单开会能讨论出来的规划,它需要实地感受、亲身体验。体验结束后,郑文星也推动了驿站选址和服务模式的调整——从“我以为你需要”到“我懂你的需要”。

“沉浸式”调研以民呼我为的实效密切新时代干群关系。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郑文星的“沉浸式”调研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干群关系的创新范式——干部脱下“正装”换上“工装”,用真实体验打破“办公室决策”的局限,在精准捕捉骑手对换电柜、维修保养等核心诉求,最终将调研成果转化为“骑手友好服务街”的民生工程。这种“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共情推动共治”的模式,不仅重构了干群之间的信任纽带,更开创了“需求导向、双向奔赴”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还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这就需要在“沉浸式”调研中促进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良性互动,不断拓展共建共享的深度与广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党史上记载了数不清的经典范例,也留下了许多著名论断。中央八项规定,“改进调查研究”摆在第一位。多一些“沉浸式”调研,让调查研究真正成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作者 郑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