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盲盒经济的热潮中,一只名为LABUBU的潮玩IP成为Z世代的心头好;在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一批廉洁文化品牌悄然“出圈”。
二者的走红看似毫无关联,实则共享同一套传播密码:精准识别受众需求、持续创新表达方式、系统构建文化生态。这套密码正是实现廉洁理念“精准滴灌”的关键:不是简单地将廉洁理念“灌输”给党员干部,而是通过互动共情、柔性表达和生态构建,让廉洁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成为党员干部可感知、可互动、可收藏的精神滋养。
精准识别需求,内容更贴心。LABUBU的走红,源于其对年轻群体心理的精准把握。它不迎合传统审美,却以“怪诞萌”的特质契合了Z世代对个性表达的追求;盲盒玩法不仅满足收集欲,更创造了社交话题。这种“用户思维”恰恰是廉洁文化传播亟需的视角转换:当教育者不再站在“我讲你听”的高位,而是以共情姿态走进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廉洁文化才能真正“活”起来。当年轻干部在廉洁“剧本杀”中化身监察御史,从破案抉择领悟“守廉如玉”的价值;当VR技术将历史清官“穿越”至元宇宙展厅,参观者通过跨时空对话感受清廉的千钧重量;当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被拍成微电影,让观影者在观影时直面“贪腐一念间”的人生抉择,这些实践揭示了一个道理,廉洁文化要想走心,必须像潮玩产业一样真正读懂党员干部的所思所想所爱,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走进党员干部的心中,唯有如此,廉洁理念才能从“墙上标语”变为“心中珍藏”。
持续创新突破,形式更吸睛。潮玩行业深谙“创新即生命力”的法则,LABUBU的走红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LABUBU与知名艺术家、时尚品牌甚至公益项目的联名合作,打破了潮玩固有的圈层界限;借助虚拟技术拓展体验边界,将IP形象植入元宇宙空间,强化了用户的情感联结。这些多元化的主题联动和跨界合作创新做法,不断为品牌注入新鲜感,让IP持续“带电”。廉洁文化传播同样面临“保鲜”挑战:生硬的说教不再吸引人,数字化手段、跨界叙事、廉洁IP等更柔性的创新媒介形式才能更好地触达受众。近年来,围绕廉洁主题的多种创新传播形式不断涌现,让廉洁文化不再停留于“可看可听”,而真正成为“可感可近”的文化资源。从“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微视频大赛、廉洁主题昆剧《监察御史徐定超》,到“浙里廉风”IP、线上廉洁文化展馆、中国大运河廉洁文化星谱等等,这种传统与现代交融、技术与艺术并重的创新表达,让廉洁文化既有“阳春白雪”的思想高度,又具“下里巴人”的传播温度。唯有通过创新的柔性表达方式,才能为廉洁教育注入源头活水,让严肃的廉洁话题焕发时代活力,持续开辟廉洁教育新境界。
系统有序运作,传播更高效。LABUBU的全球产业链启示我们:真正的文化影响力从来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系统化运作的成果。当设计师龙家升笔下的精灵形象遇上东莞工厂的精密模具,当限量款营销策略碰撞线上社群的裂变传播,这套“创意孵化—精准生产—情感联结”的精密齿轮,正是文化IP持续增值的核心引擎。反观廉洁文化传播,若止步于“一个场馆”“一次授课”“一场活动”,终难逃“雨过地皮湿”的窠臼。浙江省让廉洁教育从“特定场景”走向“多元场景”,构建起廉洁文化浸润新范式。而杭州市探索出的市域廉洁文化立体展陈体系的做法,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将分散的廉洁文化优质传播内容在公交、地铁、航站楼等公共空间重新整合,实现资源的跨平台调用与再传播。当廉洁文化建设像LABUBU的社群经济一样,在系统运作中形成自发生长的生命力,廉洁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从“入眼”到“入心”的质变。
潮玩的“火”,是商业逻辑的成功;廉洁文化的“热”,是春风化雨的必然回响。二者的共通点在于,真正的影响力从不依赖强制灌输,而是通过精准滴灌,让价值理念如盐入水、润物无声。唯有让廉洁文化“鲜活表达、走心共鸣”,才能突破说教窠臼,真正浸润心田,让廉洁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成为人们自愿“收藏”的生活态度。如此,廉洁文化传播的“最后一公里”,自然水到渠成。(作者:朱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