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第一课上,我们要告诉这些少年,什么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守望800多年历史的衢州孔庙,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先生如今思考最多的便是如何“衍圣弘道”。他常常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课、作讲座。
自2011年起,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管委会每年都会定制20多万支“论语铅笔”,送给衢州所有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匹夫不可夺志”“富而无骄”……5支颜色不同的铅笔上,分别刻有两条论语佳句。
衢州第二中学开展南孔文化沙龙、南孔文化校园剧等活动,创立“《论语》漫画”社、建设“南孔翰林院”网站。这些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多种素质。衢州第一中学紧密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儒家文化校园剧、辩论、征文等活动。衢州学院的“南孔文化节”活动形式多样,如“学而”讲堂、《论语》读书会、孔氏南宗知识竞赛、走进社区活动等。
通过丰富多彩的儒学文化活动,学生们更直观、更真切地感受到儒家文化的魅力。这样的过程,使得内化的链条得以有序延展,从而使孔氏南宗文化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衢州众多学校在宏观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思路的设计上都对儒家文化进行了借鉴,这样一种设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衢州第二中学把“以人为本”作为办学理念,着意打造“无孔不入”的儒家文化校园;衢州第一中学以“敦品励学”为校训,以“一切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健康发展的需要”为办学宗旨,在办学中长期注重儒家文化的化育功能;衢州学院以“敬业重道、求实创新”作为校训,该校孔子广场上的四块石刻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内容出自《论语·述而》。
此外,江山长台初中、尼山小学、衢州聋哑学校、柯城实验小学等学校也非常重视儒家文化对少年儿童的引导。
在此基础上,衢州各大校园还积极探索校内校外相结合,寻求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他们充分利用每年的祭祀大典、孔子文化节、国际儒学论坛等平台互动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普通民众也焕发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儒学文化如何融入百姓生活,也成为一大课题。
深得儒风熏陶的衢州,其文化基因里鲜明地印记着孔子的“大同”思想精髓。如今,在衢州人文大讲堂的台下座无虚席,市民们聆听着“孔子后裔在浙江”的故事;在“全民读书周”上,一本本儒学文化经典点燃了衢州人心中的人文灯火。(衢州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