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扁鹊认为医道的最高境界就是“治未病”。医生挽救的是人的身体,纪检干部挽救的是人的思想,都是治病救人。
如果想让纪律审查也达到“手到病除,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就是实现“防治未病”的最佳手段。
教育提醒,无病常防
“猴年春节喜气洋,纪律规矩不可忘;廉洁准则要牢记,阖家幸福事业畅;礼尚往来要注意,党纪条例不能破……”“是纪委发来的廉政短信”,宁波市北仑区发改局局长张如平拿起手机说。春节前夕,像这样的廉政提醒短信每个党员干部几乎都收到过。
“不义之财不能取,你看胜利村的老张,拿这么点钱就进去了,实在是不值得”,霞浦街道胜利村原党支部书记张亚国利用职务便利,在征地拆迁中非法占有国家公款一案被查后,区纪委组织全区100多名村干部到庭审现场接受警示教育,看见张亚国锒铛入狱,一些村干部很受警醒。
在北仑,党员干部的纪律和规矩之弦正在绷紧。“我家儿子要结婚,办喜宴要注意那些问题?亲戚朋友的人情能收吗?”区纪委经常会接到党员干部关于纪律、政策的咨询电话。
抓早抓小,初病早治
“我知道错了!我对自己要求不够严,认为跟管理对象一起吃个饭,是小事情,其实已经违反了纪律规定。”一名机关中层负责人因在管理服务的企业食堂接受宴请,被诫勉谈话,悔恨不已。
“我以前觉得抓好工作就够了,对同志们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意识到我没有履行好自己应尽的职责。”一名基层站所负责人因为多名下属违反工作纪律受到处理,本人也受到诫勉谈话问责。
党员干部的违纪往往从小错开始。有些人认为,只要不贪污受贿,不拿钱装进自己口袋,其它都是小毛病、小问题,无关大局、无伤大雅,甚至习惯于用“潜规则”办事,最终落入“温水煮青蛙”的可悲下场。“小病不治,大病叫苦”,对违纪苗头和轻微违纪问题绝不能轻易放过、放任自流。2015年北仑区共对9名区管领导干部实施了批评提醒谈话,15名党员干部实施了诫勉谈话。事实证明,只有抓早抓小,才能防微杜渐,“早治早愈”。
快查快审,有病快治
北仑区卫生局原公共卫生科科长江某,利用职务便利收取管理对象的4条香烟和5000元现金,受到行政撤职处分,由正科降为科员。区纪委还在该局民主生活会上公开宣布,以案说纪,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效果。
“违法”往往始于“破纪”。防止党员干部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必须动辄则咎,严惩“少数”,做到快查快审、“有病快治”,该问责的问责、该处理的处理,才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铁腕惩处,重病严治
北仑区白峰镇长坑村原党支部书记张某,在扩建村级临时停车场工程中,利用职务便利,索取工程承包人财物30余万元,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
“烂树”不拔,必将使病情蔓延扩散,最终殃及整个“森林”。因此,对涉嫌违法的“极少数”,及时移送司法机关,铁腕惩治、严查严办,做到“重病严治”。
“四种形态”的实践,为“无病防治、初病早治、有病快治、重病严治”开出了药方,为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护森林”提供了依据,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一定能守住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宁波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