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焦点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浙江焦点
看,绿水青山变成了老百姓幸福靠山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5-08-01 09:23:36

“你来看,这种青绿色、比较细的是今年新长出来的;绿中带黄的大概是4年生;发白的就是6年生,只有这样的才可以砍下来卖。”夏日清晨的余村带着些许闷热,汪苗青在毛竹林里大步穿梭,他一边抚摸着竹子,一边向记者介绍毛竹“年龄”的门道。

从矿山的“炮工”,到担任了14年的护林员,汪苗青的角色转换之间,折射出安吉余村这座浙江小山村的生态蝶变。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县余村调研时指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深邃思想带来生生不息的动能。20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余村努力修复生态,发展生态旅游,探索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新路。秦岭深处、高原之巅、江河之畔,越来越多中国乡村像余村一样,把绿水青山变成了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以增绿牵引、靠护绿发展,小山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

“大炮一声震天响,黑烟灰尘雾茫茫。翠竹绿叶变颜色,白衣晒成黄衣裳。”

这首流行于当地的打油诗里,包含了汪苗青曾经的工种——“炮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余村人“靠山吃山”,开石矿、办水泥厂,采矿业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从矿上下班回家,脸上都是灰,家里人都认不出是谁,桌面上积的灰都可以用手指写出字来,甚至连地里的庄稼都种不活了。”余村原党支部书记鲍新民向记者介绍,发展“石头经济”让余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但粗放式发展模式带来的后遗症也日益突出。

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点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激起的时代浪花滋润到浙江每一处,余村开始陆续关停石矿和水泥厂。

“关矿的时候其实压力很大。没有了矿场,老百姓没地方打工赚钱;我们鼓励大家发展旅游,但是生态底子太差,当时开了5家农家乐,最后只有一家坚持了下来。”鲍新民回忆,2005年,村里关闭了最后一家矿场,也陷入了“成长的烦恼”。

十字路口,举旗定向。同年8月15日,习近平来到余村调研,充分肯定了余村的做法,表示“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在这里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思路一开天地宽。这一关系文明兴衰、人民福祉的发展理念,让绿色从此成了余村发展的主色调。

2011年,余村启动竹林修复工程,土生土长的余村人汪苗青成为首批护林员。他告诉记者,“在竹林开发中我们有个规矩:只能砍6年以上的竹子、不能砍新竹,村民们也都自觉地不再私砍滥伐,这都是对生态环境的守护。”

和汪苗青一样,越来越多余村人守护起这片绿水青山。从拆除养猪场到道路拓宽,从污水治理到垃圾收集分类,余村严格按照景区标准来开展村庄整治。2018年,余村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游客纷至沓来。

“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2020年3月30日,时隔近15年,习近平总书记再赴安吉余村考察,对当地坚持绿色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期许。他强调,希望乡亲们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在余村广场上,矗立着一块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见证着一个个“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态实践。

“对于我们余村人来说,这20年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这个词来形容。”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玉成介绍,2024年,余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205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13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7.4万元。“去年我们召开全村户主大会,现场现金分红316万元,大家真正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带来的红利。”

以青山为媒、引青年入乡,越来越高的“含青量”给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大家一直说乡村需要年轻人,而我感受到的其实是年轻人更需要乡村。”在安吉运营着健身房、茶馆、咖啡店的“85后”青年陈喆,还有个特别的身份——余村首批“全球合伙人”。

青山敞开怀,青年入乡来。2022年7月,余村推出了“全球合伙人”计划,通过广发英雄帖的形式招募全球英才,共建宜居宜业、共创共建的青年发展型乡村。

“当时我在上海做品牌行销工作已经十年了,在网上偶然刷到这个计划。一个小乡村怎么会发布这样的招募令?我们团队带着好奇来实地走访,结果真的看到很多年轻人在乡村创业。”陈喆选定了一处由水泥厂改造而成的图书馆,在一楼开办了国漫主题咖啡店,如今这里已成为热门打卡地。

和陈喆一起来的年轻人,都在绿水青山间找到了创意的安身之处。他们之中,有人开起了乡村小酒馆,有人做起了文创邮局,有人聚焦于户外运动……

“吸引我们留下来的,除了余村的自然风光,更多的是‘包容’二字,包括政府的包容、村民的包容,还有大自然的包容。”在陈喆看来,这是一种新的现代化的乡村文明,年轻人带着自己的创意资本来到乡村,得到政策、土地等各方面的支持,因此创意才能不断地开花结果。

绿意盎然的大型草坪、随性摆放在室外的“大自然工位”,这里就是大余村青年人才社区核心启动区——“青来集”。

作为“全球合伙人”计划的组织者之一,大余村青年人才社区党支部书记丁文文见证了青年入乡的全过程。她向记者介绍,“从2022年到去年年底,累计在村青年1200余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越了余村本地村民的数量。合伙人项目约30个,新经济项目也大约有30个,主要包括互联网产业、文旅产业、智慧农业三大方向。”

当“新乡人”遇上本村人,碰撞出双向奔赴的有趣故事。村里的爷爷奶奶们第一次喝上了手冲咖啡,拍到了人生第一组时尚大片;而来自城市的青年们跟着村民学会了木匠手艺,还免费帮民宿老板们玩转社交媒体……

在这过程中,“余村夜话”这一沟通方式慢慢形成了,不固定时间、不固定场地,旨在给合伙人、村民、政府负责人创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我参加过好几次夜话,这样轻松交流的形式让我受益匪浅。比如参加完全国两会回村后,我就跟年轻人分享参会的体验、各地的新鲜做法等,他们也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汪玉成表示,年轻人的创新理念让自己大开眼界,也能听到真实的诉求,更好地服务这些创业者。

绿色激发灵感,创意拥抱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不仅是时代强音,也是我们每个年轻人正在实践的事业。”丁文文说。

以党建引领、从余村拓展,守护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你们的游客中心为什么在镇上而不是村里?”慕名来余村的游客常常有这样的疑惑。

2022年11月,余村游客综合服务中心从余村搬至天荒坪镇的中心位置,揭牌启用。从这里出发,可以到达山川乡的“云上草原”、仙侠小镇等余村周边景区,给这些地区带来了更多客流和发展机会。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如何跳出余村发展余村?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余村有责任和使命带动周边村镇共同发展。”天荒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许进京向记者介绍,2020年,天荒坪镇统筹镇区、余村,以及周边山河、银坑、马吉、横路4村,构建“1+1+4”的协同发展机制,几个地方资源互补、抱团发展;2023年,安吉县又提出了“大余村”概念,以余村村域为中心,联动1镇2乡(天荒坪镇、山川乡、上墅乡)24村联建抱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余村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

党建引领布局成势,乡村振兴子落棋活。许进京介绍,在大余村建设中,天荒坪镇、山川乡、上墅乡党委充分发挥党建联建优势,组织24个村党组织开展资源资产清查行动,梳理可开发或联合开发的招商空间,将各村零散且利用率不高的土地资源通过流转置换等方式进行有效整合,腾出发展空间8万平方米,以余村50倍的空间布局一体推进区域发展。

行走在余村的不同角落,常常能看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考察团的身影,到访者们脸上的表情既有欣赏也有好奇。

余村不可复制,但余村经验值得推广。“点绿成金”的新奇迹在全国各地上演,一条又一条由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大道被开辟出来。这个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而广为人知的小山村,如今正成为中外交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重要窗口。

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对于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守住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同样重要。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纪委监委聚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护航生态文明建设政治监督,着力纠治贯彻落实中的偏差,严查破坏生态环境案件背后的失职失责、风腐交织问题。

安吉县纪委监委编制包括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问题重点巡察、涉企生态奖补资金联合监督等监督项目在内的年度生态监督重点工作清单,为精准监督执纪提供指引。去年以来,全县生态领域累计立案15人,党纪政务处分9人,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和处理25人,形成强有力震慑。

20年光阴刻下生态发展年轮。站在新起点,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监督保障,这个浙江小山村正与大江南北的万千乡村一道,续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新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