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全国要闻
资金“睡大觉”,责任在“打盹”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5-06-14 10:13:46

  机遇之花不会永远绽放,民心之塔也不会在沉睡中建成。面对群众的期盼,面对发展的竞争,为官者敢担当、讲责任,就是要抓紧工作,抓紧落实。

  “一些地方钱拨下去了,再迟迟不开工,我们就要依法把那些趴在账上多年的财政拨款收回来,调到那些中央已经确定的重点项目上去,调给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地方去!”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一些地方财政拨款趴在账上“睡大觉”的现象受到严肃批评。

  一些地方民生需求“嗷嗷待哺”,另一些地方却有大量资金“呼呼大睡”。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为官者的责任在“打盹”。

  很多地方申请财政拨款,往往是打着民生的旗号,规划的是急需的项目,列举的是具体的资金,显得很急切。缘何一拨下来就让资金“睡大觉”?探究起来,无非以下几种心态。

  其一,借机生利。认为反正钱已到账,已成定局,能不能分一部分,挪作他用;或者先存银行,几个月利息就不少。

  其二,利益平衡。资金一下来,就开始掂量用在哪儿对仕途最有利;更有甚者,盘算怎么能从中割下块肉,中饱私囊。于是,不急不躁,坐等“天时地利”,至于民生需求、群众期盼,就先放一边了。

  其三,不做不错。担心干多了出错,背处分、丢“乌纱”,于是心存懈怠、消极等待。

  诸如此类,是为官者责任的严重缺失。做官何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荀悦在《申鉴·政体》中说:“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于天下,二曰达惠于民,三曰达德于身。”封建官吏尚且如此,共产党的干部应有更高的境界。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谷文昌、焦裕禄、杨善洲等优秀共产党人,没有资金支持,创造条件也要干,并且干出了惠及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现在,明明财政拨款已经到位,为民干事的条件已经具备,有些人还想这想那、怕这怕那,何谈为民担当、为国负重、为党尽责?

  责任源自心中有民。为官者责任“打盹”,根子是执政为民的思想树得不牢。殊不知,党员领导干部的身份是公仆,职责是公务,维护的是公利,倡导的应该是担当、使命,恪守的应该是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坚持的应该是“三严三实”。如果总是捂着“乌纱帽”保官,而不是一心为民干事,就不配人民公仆称号!

  机遇之花不会永远绽放,民心之塔也不会在沉睡中建成。面对群众的期盼,面对发展的竞争,为官者敢担当、讲责任,就是要抓紧工作,抓紧落实。“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时间是有脾气的。那些作风松散、坐等观望、不思进取的人,时间只会将他抛弃。如果有了条件却不去干事,耽误的是地方的发展,影响的是国家的大局,不仅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对党的事业的不负责任。

  因此,要加大对为官不为者的惩戒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层层传导压力,倒逼为官者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同时,还要唤醒为官者的责任意识,让他们主动作为、有所作为。有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再加上责任意识的深度觉醒,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就能不为个人利益分心神,不为困难矛盾所吓倒,在其位、谋其政、尽其力。(桑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