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全国要闻
中国纪检监察报:职责所在,岂容懈怠!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5-06-02 09:31:21

  党员干部不同于普通人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应把责任意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对工作极度负责,对人民极度热忱。而坚守责任,绝不等同于生搬硬套那些冰冷僵硬的“规则”,更应是富有人性关怀、能感知群众冷暖的文明呈现,如此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履职尽责。

  同样的生命,不一样的命运,而推动命运轨迹出现拐点的“力量”却都与一个词有关——责任。“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两则关于孩子的新闻,让热爱孩子、敬畏生命的人们或感动,或痛心。

  5月30日凌晨,广西玉林市消防支队名山中队指导员杨科璋在怀抱2岁小女孩撤离火场时不慎踩空坠楼,但从高空坠落的杨科璋,用年仅27岁的生命给了怀中的女孩一次生的机会。

  人们常说,生命是一个奇迹。但必须承认,很多奇迹都是一次偶然,充满着不确定性。杨科璋怀中的女孩是幸运的,因为怀抱她的是一位英雄,而英雄都有着一颗滚烫的责任心。

  同为孩子,备受关注的河南信阳男孩王志强则没有那么幸运。6月1日,信阳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媒体反映走失少年王志强在信阳市救助站救助期间死亡问题的情况通报”。从通报的情况看,王志强并没有受到非人待遇,但从某种程度上讲,其死亡却是有关救助站、公安局、医院等单位工作人员不负责任的“合谋”:从救助站没有及时发布寻亲公告,到派出所以及公安分局信息采集录入不及时,再到110指挥中心接警员和医院工作人员存在失职行为,其中任何一个疏忽都不是导致“王志强悲剧”的决定性因素,但各种疏忽却串联成一条命运的绳索,紧紧扼住了这个可怜男孩的“咽喉”。

  生命存在偶然,也存在必然。两个真实的故事,两种不同的结局,到底如何对待责任,就这样沉甸甸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因为责任有着非凡的内涵和意义。应该说,责任作为一种分内应尽的义务和使命,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诠释。父母养儿育女、老师教书育人、军人保家卫国……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家庭、对人民、对国家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对党员干部而言,他们不同于普通人的特殊身份,更是决定了他们应把责任意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对工作极度负责,对人民极度热忱。而这种境界,不仅体现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更体现于日常工作,体现在细微处的忠于职守,一以贯之。

  这个道理,相信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懂。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如此道理却常常在日常工作中被忘却,甚至被选择性忽视。而由此而生的义务被推脱、责任被懈怠,可以说是权力运行当中最可怕的现象之一。有时,这种现象为害于无形,有时则以“王志强”式悲剧这样异常惨烈的方式在党和国家公信力,以及党心民心上狠狠咬上一口。

  从权力为谁行使的角度反思,失责、失职行为无不折射出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情怀的缺失。日前,“中山公考‘双料冠军’因体检无身份证遭淘汰”事件,就印证了这点。毫无疑问,对考生身份进行严格把关,事关公平公正,不容马虎。但坚守责任,绝不等同于生搬硬套那些冰冷僵硬的“规则”,而应是富有人性关怀、能感知群众冷暖的文明呈现,如此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履职尽责。因为,党员干部不仅对群众负有法律上的责任,还负有道德上的责任。

  应该说,党员干部如何对待责任,根本在于如何对待人民,而这又依赖于教育、制度、问责等措施的及时跟进。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正风反腐,正是以雷霆手段涤荡权力“任性”,以医者之心校准权力观念,让为民务实、恪尽职守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从政本色。

  “民者,国之根也。”民心所向,职责所在,不容懈怠。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铭记党员身份,牢记宗旨意识,“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记者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