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成为了一个被刷屏的火热话题。很多人不仅天天追着看,还在朋友圈里边热烈地讨论着。专题片中的案例鲜活深刻,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既是震慑警示,又是提醒教育,也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的坚定决心。
坚持真抓实管树立崇廉新风
谈起《永远在路上》播出以来造成的影响,杭州市委党校学员管理处副处长章涛说:“这个片子这段时间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班里很多学员在业余时间讨论这个话题,普遍认为这个片子拍得非常好,尤其对党员领导干部是一种很大的警示教育。”
自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曝光顶风违纪行为,发挥警示教育作用,有效遏制了不良风气蔓延势头。曾经,人们感叹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而十八大之后发生的一切告诉人们,只要真正有决心有行动,自上而下真抓实管,弛而不息,就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在高档场所吃喝等风气大大改善了,老百姓也更加注重健身等活动,不再以吃喝和奢侈为荣,整个社会风气有了很好的转变。”杭州市财政局工作人员孔雪平说。抓住一件件小事,不断规范,敢于动真碰硬,不良现象就会一点一点不断减少,新的风气就会逐渐形成。
解决蚁穴之患监督机制是关键
在节目中出现的一个个基层腐败案件,让人既感到吃惊,又让人为权力监督捏了一把汗。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惠民补贴的增多,使一些基层官员手中的“财权”也在增大,最终构成了“小官”可以“巨贪”的条件,贪腐数额也一次次刷新纪录。如西安市社区居委会原主任于凡,利用社区拆迁改造项目为自己谋利,单笔受贿5000万元,涉案总金额高达1.2个亿;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原党委书记纪海义受贿9000余万元,等等。这些小官巨贪的案件,不是个别,虽然各级纪委的惩治力度一直在不断加强,但基层腐败仍然时有发生,这点值得深刻反思。
“小官巨贪”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这直接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了群众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其次,会让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承诺难以真正落实到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整治“高官巨贪”也好,惩处“小官巨腐”也罢,核心的问题并不在一个官员权力位置的油水厚薄,也不在贪腐官员的胆子大小,而在对于权力的监管机制,是否构成了无处不在的监督。
历史和实践表明,只有牢牢抓住党内监督这个牛鼻子,织密党内监督体系之网,使党内各种权力都置于有效监督之下,才能有效解决管党治党“宽松软”和“小官巨贪”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党在执政条件下的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
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全面从严治党 “永远在路上”已成为社会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