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杭州新闻
杭州亟需制定相应实施细则 健全容错免责机制
来源:杭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5-12-24 09:57:2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第一个就是创新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人”是创新的关键所在。

  当前,杭州正处在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领导干部敢于担当,以创新精神啃“骨头”,以改革魄力涉“险滩”,去尝试破解发展难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然而,机遇与风险同在,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健全容错免责机制,为“狮子型”干部保驾护航、解除后顾之忧,营造鼓励广大干部“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浓厚氛围,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其中一条就是敢于担当。他指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省委书记夏宝龙也强调,要争当“狮子型”干部,当战士不当绅士,“做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表率”。这些都体现了要敢于担当的鲜明导向。

  本期改革论坛,聚焦容错免责机制,以问卷调查倾听当前领导干部真实声音,以专家视角解读创新容错的时代意义,同时汲取各地探索实践之经验,探求“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敢为”的杭州解法。

 

  时代呼唤容错免责制度

  ●“创新”和“容错”相互依存,不能容忍错误的社会决不是创新社会

  ● 改革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只有对失败者宽容理解,为创新者撑腰壮胆,才能让他们无私无畏地支持和推进改革

  ●干部须有担当精神,组织要有担当胸怀。容错免责制度正体现了组织对改革创新先行者的关爱,展现了组织勇于担当的风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然而,几乎所有的改革创新都需要实践才会完善,所有的科学技术都需要试错才会进步。

  容错是社会进步的土壤

  创新的源头在哪里?创新源自于深层次的思想解放和制度支撑。一个系统,一个团队,一个流程,客观上都会存在犯错现象,几乎所有的创新都需要经历思维与方法的犯错才会找到正确的方向。

  “创新”和“容错”相互依存。只讲创新,没有容错的创新是“伪创新”,而我们通常对于失败缺少必要的包容。

  我认为,健全包容、容忍过错是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和土壤,不能容忍错误的社会决不是创新社会。创新自容错开始,别无他途,爱迪生进行了3000多次试验,才发明电灯。一个提倡万众创新的社会,首先要做的是建立容错的社会机制和观念,只有摆脱了僵化教条的思想束缚和不利于创造创新的体制束缚,使思想在深层次上获得解放,才能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容错是改革创新的保障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未能做到公共权力百分之百不出错,关键还是在于是否有管理、修复错误的纠错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强调,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群众性的探索、创新事业,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缺乏经验,出现一些问题是很自然的,要正确对待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

  改革创新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当前,面对发展机遇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许多发展中的问题躲不开也绕不过,只有对失败者宽容理解,为创新者撑腰壮胆,建立改革的试错容错机制,才能克服怕承担风险、怕触及矛盾、怕影响自身利益的顾虑,无私无畏地支持和推进改革;才能让敢于担当者理直气壮,让勇于担当者打消顾虑,让善于担当者脱颖而出,充分释放闯的魄力、拼的劲头,形成百舸争流的改革新气象。

  容错是勇于担当的风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改革创新是“摸着石头过河”,要想干大事、成大就,难免出现失误,有时甚至干得越多出错越多。许多地方认识到,从严治吏,还是需要激发干部改革创新的热情,领导干部“多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的思想容易造成“将不用心、兵不用力”的局面;严管干部,还是需要激励干部敢为人先的激情。

  而要让干部敢于担当,最重要的是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支持和鼓励干部改革创新不仅需要柔性引导,更离不开宽容失败的制度保障,用合理的机制规划出“试错权”运行的最佳轨道。容错免责制度正体现了组织对干部的充分信任,不让实干者受屈,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创新者灰心;体现了组织对改革创新先行者的关爱,展现组织勇于担当的风尚。

  杭州大力倡导先干不犹豫、先行不争论、先试不苛求的发展理念,营造激发改革创新的“场”,积聚释放改革创新的“势”,势必吸引更多有胆识、有能力的人投入到改革创新这一伟大事业,使杭州成为改革创新发展的人间天堂。(杭州市社科院研究员 周旭霞)

 

  严爱并举炼就改革实干家

  改革难免有闪失,创新难免会失败。在改革创新的前行路上,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干部是最可贵的。

  从宏观的层面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从具体的层面看,改革离不开一大批敢闯敢干敢担当的“狮子型”干部。杭州正处于重要的历史机遇期,要用好机遇、实现“凤凰涅槃”,关键是干部队伍要“浴火重生”、冲在前头,成为改革的实干家;要充分调动基层改革的积极性,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大胆创新。

  干部的表现,是可以区分出不同层面的。最糟糕的,是“当官只为谋私利”的腐败分子,动辄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和国家法律,时常进行钱权交易、利益输送。这类腐败分子,当然属于严惩的对象。然后是“为官不为”者,尸位素餐、碌碌无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遇到困难和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这,也是一种“亚腐败”。很显然,这些并不是“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杭州所需要的干部。只会吹吹冲锋号,不会冲在前头拼刺刀,那是不行的。身居领导岗位,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必须“干在实处永无止境”,必须是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

  “宽容失败”不是“宽容腐败”,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腐败与改革进取无关,腐败甚至是反改革的;失败则是改革创新可能的“副产品”。改革既要敢闯敢干敢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准狠”是很重要的,有时重视了“狠”,但不够“稳”,于是有了闪失,有了失误,甚至失败。这样的失败,需要合法合理的容错机制予以宽容,从而给改革者吃上“定心丸”,为创新者戴上“护身符”。有了机制制度的良好保护,才能在实践中炼就真正的改革实干家。

  改革是啃“硬骨头”,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狮子型”、改革型的干部,就是要敢闯敢试、大胆创新、锐意进取,那么,我们建立健全“容错免责”机制,同样需要锐意改革、大胆创新。(评论员 徐迅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