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杭州新闻
杭州:1-11月立案1597件 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77亿元
来源:杭州廉政网      发布时间:2015-12-23 10:34:18

受理信访举报8300件(次);立案1597件,同比上升25.8%;处分党员干部1442人,同比上升27.3%;59名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的领导干部被问责……12月18日上午,杭州市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通报会,通报今年来杭州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主要工作情况、明年工作总体思路。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陈擎苍代表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向老干部作情况通报。

务实管用的措施 牢牢牵住“两个责任”的“牛鼻子”

今年以来,杭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严格执行“两个责任”报告制度,建立落实责任情况抄告制度,强化责任制检查考核,严肃责任追究等措施,层层深入推进“两个责任”落实。1至11月,对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的59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追责,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案例8起。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是今年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的鲜明特点之一。杭州市坚持严格教育和强化监督两方面并重,切实严明党的纪律规矩。比如,围绕推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不断强化政治纪律的执行;充分运用各类宣传平台加强纪律教育和解读;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学党章、守纪律、讲规矩”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为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组织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唤醒党章党规意识,杭州市组织开展了党章党规党纪专题集中轮训,对1200余名市管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了全覆盖、封闭式培训,指导全市各地各单位对所有处级领导干部开展集中轮训,部分地区还扩大到乡科级党员干部。

驰而不息纠“四风” “打虎拍蝇”不放松

在驰而不息纠正“四风”问题上,杭州市紧盯“四风”新形式、新动向,看住一个个节点,坚决刹风整纪,严防“四风”反弹回潮。1-11月,全市累计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1966次、发现问题897起、问责处理219人;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86起,处理党员干部122人,先后2次点名道姓通报典型问题13起;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114起,处理党员干部152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2起,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处理越重的信号。

同时,修订出台了《杭州市机关工作人员作风和效能问责办法》,将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职、不正确履职、履职不力的三大类19种情形纳入问责重点,通过问责倒逼推动“三不”问题持续解决,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和执行力。1-11月,全市累计查处“三不”问题80起,问责195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案例5起25人。

杭州市按照中央纪委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要求,不断深化“三转”,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围绕“六大纪律”开展全面纪律审查。比如,强化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突出强化纪在法前、纪比法严,及时提醒纠正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查处党员干部轻微违纪问题。1-11月,对涉及市管干部的问题线索开展谈话函询45人(次)。

“零容忍“惩治腐败不放松。在严肃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方面,杭州市纪委查办了一批在当地有影响有震动的案件。比如,今年8月28日,市纪委对萧山区委原常委楼增明的违纪问题立案调查,并采取“两规”措施。经审查查明,楼增明存在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四个方面的违纪问题,此外,楼增明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所送巨额好处;利用职务便利,在萧山供销联社下属参股公司增资扩股过程中,与他人共同侵吞巨额集体资产。上述问题已涉嫌犯罪,目前已移送司法机关作进一步侦查。

今年初,杭州市提出,要重点查处十八大以后仍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案件。比如,针对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响强烈,仍在重要岗位上的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党工委原副书记朱先良,市纪委已查明了朱先良存在违反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生活纪律等问题。目前,其涉嫌犯罪的问题和线索,已移送司法机关作进一步处理。

据统计,1-11月,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8300件(次);立案1597件,同比上升25.8%;处分党员干部1442人,同比上升27.3%,其中厅局级4人,县处级57人;开除党籍592人,开除公职54人,441名党员干部被追究刑事责任。通过执纪办案,共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77亿元。同时,加强反腐败组织协调和协作配合,开展杭州市外逃人员追逃追赃,协调相关部门重点做好“天网”行动2名“红通”人员的追逃劝返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