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保证。打造“廉洁杭州”,社会崇廉是基础。只有夯实基础,为反腐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
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弘扬廉政文化,着力推进公共事务公开,不断拓宽社会公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渠道,努力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局面。
培育廉洁文化
廉洁是成人的事,跟孩子们有关系吗?此前,拱墅区廉洁教育现场会在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召开。“勤奋成就事业,廉政凝聚人心”、“让我们从小就有责任心”……学生用自编自演的小品、诗朗诵,给成年人演绎了对廉洁的认识。老师们还反映,不少学生还把廉洁教育儿歌、诗歌回家念给家长听,希望父母不要送礼、收礼,家长的想法也有改变。
一个讲诚信、尚廉洁、重法制的社会文化环境,能够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近年来,全市各地各部门不断拓展反腐倡廉教育的领域和空间,大力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深化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工作,树立党员干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价值理念,培育社会公民廉荣贪耻、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通过举办市直机关板报展、学生廉洁教育课、夫妻共签廉政承诺等活动,不断深化廉政文化“六进”工作,并持续开展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已创建省级和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318个。
杭州在培育廉洁文化方面可谓别出心裁。2008年组建的“清风之旅”廉洁教育专线,借助现有的人文景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等资源,串珠成链,组织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和社区群众等进行参观学习,在不经意中接受教育。教育专线的开通,不仅对全市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果进行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市纪委还积极探索宣教工作新方法新途径,组建百名党风廉政宣讲员、百名廉政故事演讲员、百名廉政文艺创作员、百名反腐倡廉时评员。这支400多人的队伍,充分发挥着在宣传反腐倡廉、促进社会崇廉方面的积极作用,让广大市民群众了解、支持并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中来,有效提升了社会力量在打造“廉洁杭州”中的作用。与此同时,市纪委还把廉政文化建设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载体,加大廉政文化产品创作和传播力度,通过举办文艺演出、廉政故事大奖赛、辩论赛、演讲比赛、书画展等,广泛开展以廉政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完善事务公开
不久前,市民陈秋芳、沈加花、曹宝龙等5位来自基层的市党代表应邀列席市委常委会,参与讨论《关于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等5个文件。年初,市政府在市“两会”前夕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计划、财政报告进行网上公示,让广大网民有机会直接参与《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报告的修改过程。
近年来,杭州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不断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坚持重要行政事项和公共政策社会公示制度,探索政府部门预算公开试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2008年开始探索网上直播市政府常务会议,申请获准的网民代表还可以通过视频连线,直接在会上向市长讲观点、提意见。随着近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开放式决策程序规定》正式出台,从城市规划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大事小事老百姓都有了发言权。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更是成为各大网站常客,在线接受网民提问,就网民关注的问题进行回答。
公开是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有效途径。我市通过不断完善和深化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公开工作,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厂务公开的经常化、规范化,积极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为社会有序参与创造良好条件。
在不断深化学校、医院、水电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和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的同时,我市还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目前,党务公开工作已收到相当好的效果,下城区被确定为试点区后,确定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党务公开原则,推行的各种做法让老百姓刮目相看。如今就连下城区公安分局145辆公车的车况、每年限定的油费、维修费以及领导自备车的车牌号等群众都可以一目了然。最近,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的党务公开工作也已全面推开。
此外,我市还积极推进纪检监察办信、审案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2007年,市纪委出台《关于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办事公开的实施意见》。几年来,各级纪检监察信访部门对信访受理、办理及处理结果反馈阶段的公开形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工作透明度。同时改革纪检监察案件审理方式,推行现行案件公开审理、申诉案件公开听证和对受处分党员权利义务告知等工作。2007年以来,全市公开审理案件1400余件。
拓宽参与渠道
去年开始,市纪委在杭州廉政网开通“共话廉政”栏目,由市纪委常委和处室领导坐镇值班,市民群众和网友只要登录网站,就可以在线举报和提意见建议。
近几年来,我市不断拓宽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渠道,完善社会有序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廉洁杭州”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进一步畅通市民群众信访举报渠道,我市不断完善全市、县、乡、村四级信访接待网络,全市县级以上纪检监察机关于2008年6月同步开通“12388”全国纪检监察统一举报电话。2009年,市纪委还开通了绿色信访举报通道,对群众信访举报免邮资且优先投递。各地各部门还结合形势不断创新机制,积极开展领导下访、领导约访、领导大接访等活动。
市“96666”机关作风和效能投诉热线及“民情热线”广播节目,如今已成为常委政府“情系”群众的两大品牌。“96666”接受市民群众对党员干部作风和效能问题的投诉,2007年以来,已经受理各类投诉62466件,707名机关工作人员因服务态度和效能问题受到惩戒。“民情热线”每天接受市民群众的投诉和建议,目前已有44位区长、140多位政府部门及公共服务行业的主要领导走进电台直播室,帮助市民解决问题27200余个。
2009年初,市纪委接到线索: 钱江新城某工程有偷工减料的行为。按照设计要求,该工程外墙是玻璃结构,必须用美国进口GE胶,才能承受其重力。工程装修公司为了省钱,擅自使用国产的白云胶代替。根据线索,市纪委派驻钱江新城纪检组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取证,证实了监督员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责成装修公司在第一时间对工程进行了补救,并对承接公司和相关负责人员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了处理……其实,这条线索来源于市纪委成立的舆论监督员队伍。2008年4月,市纪委从杭州新闻媒体一线采编人员中,选聘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心于反腐倡廉事业的13名记者,担任反腐倡廉舆论监督员。充分发挥他们触觉灵敏、信息来源广泛的优势,对全市范围内党风、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定期为杭州市纪委、监察局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线索。此外,市纪委还面向社会聘请政风行风监督员、特邀监察员,加强对机关作风效能和建设工程的监督;成立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党政机关服务态度和效能投诉评判监督委员会,对复杂投诉件进行评判、协调,进一步提高投诉办理公信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从国内知名高校和廉政研究机构聘请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专家,担任我市党风廉政建设专家咨询委员,并成立全国首个惩治和预防腐败联合研究中心。连续三年举办西湖廉政论坛,邀请境内外专家围绕打造“廉洁杭州”、权力制约和监督等课题进行研讨,为我市反腐倡廉建设出谋划策。
正如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叶明所说,“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错综复杂,有干部自身的原因,有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原因。党政清廉、干部勤廉,对于社会崇廉具有很强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反过来,社会崇廉对于党政清廉、干部勤廉也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营造一个敬廉崇廉的社会环境,需要党委政府主导,党员干部示范,社会各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