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主抓手,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对重大投资项目积极推行模拟审批,实现了审批关口前移,大幅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将从源头上制止项目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据初步估算,实行模拟审批后一般项目可提前半年左右开工。
模拟审批是指项目在不具备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条件的情况下,为使项目早日开工,在未供地前对土地取得主体相对明确的项目,由该特定主体按审批程序准备报批资料,各职能部门提前介入,按现行审批要求对报送资料进行实质性审查,审查结果作为职能部门正式审批依据。当项目主体取得土地并达到法定审批条件后,由各职能部门对土地取得前审查资料进行补充、完善,并出具正式审批文件,将模拟审批转化为正式审批的一种审批模式。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投资主体不同,将模拟审批项目区分为工业类社会投资项目和三产服务类社会投资项目两类,按照“能并不串,精简高效”的原则,制定流程、明确职责、固化时限,突出“三关”,力求模拟审批取得实效。
一是把好项目准入关。在项目主体单位提交模拟审批申请后,由县行政服务中心会同相关部门对项目待定主体的唯一性开展重点审查,并进行现场踏勘,在2个工作日内确定项目是否进入模拟审批。正式进入模拟审批的项目,要求主体单位签订承诺书,按时提供报批资料,扎实做好前期工作。
二是把好组织协调关。建立模拟审批协调机制,由县行政服务中心发改窗口落实专人、设立专门受理窗口,做好模拟审批项目统一受理、资料传递、跟踪服务等工作。其余职能窗口设立模拟审批接待岗,明确联系人,实行特事特办、急事快办。以代办服务为抓手,明确专人,对进入模拟审批的项目开展“一对一、全过程”代办服务,协助业主单位做好资料报批工作。模拟审批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由县行政服务中心及时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
三是把好跟踪督查关。以项目审批进度、时间安排为依托,紧盯每个阶段的审批情况,由县行政服务中心落实人员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开展模拟审批情况的跟踪督查。建立超期预警机制,对即将超期的审批内容,及时进行提醒,并将模拟审批效能作为窗口月度和年度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对拖延进度、效率不高的职能部门和业主单位,实施责任倒查,问责问效,确保模拟审批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