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杭州新闻
余杭区破“四难”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来源:余杭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4-11-08 10:43:25

  去年以来,余杭区纪委监察局紧紧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目标,结合“千局万站优环境促发展推进年”、“优环境促发展落实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纠风治乱和“进村入企”大走访等一系列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在发展实体经济中的“服务、协调、监督”职能,破解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和“盈利难”等问题,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做法:

  一是规范信贷支持,缓解企业“融资难”。 针对企业融资难,发挥自身组织协调作用,以协调各部门履行职责、规范服务为重点,探索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协助整合政府、民营企业、中国进出口银行、担保公司等多方资源,搭建全省首个面向外向型企业的融资平台—杭州金桥外贸企业服务有限公司。采取适当提高授信额度、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有效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融资压力。结合规范社会中介机构管理工作,开展融资担保业机构检查、清理,强化日常管理,提高规范化程度,降低风险。同时,通过企业减负办等机构,积极为企业和中信保公司牵线搭桥,为企业提供具有“减免抵押担保”和“低利率”特性的保单融资机会,有效帮助企业加快资金周转,降低融资成本。2011年全区共新增担保额28.18亿元,为60家企业提供应急周转资金6.63亿元。

  二是提高行政效能,消除企业“投资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优化环境为主题,采取座谈会、采访团、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优环境促发展典型事例和工作经验,切实转变机关和基层站所工作人员作风,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努力营造服务实体经济的良好氛围。针对企业投资难,以拓展境外投资开发领域、创新“走出去”有效途径作为重点,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完善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办理工作机制,构建“走出去”促进服务体系和协调规范机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为企业赴境外投资提供便利。同时,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监督,强化效能监督投诉件的查办力度,通过规范执行相应案件办理反馈制度,确保投诉件有落实、有回应,全年共受理效能投诉195件,办结195件,办结率100%,问责处理18人,为企业投资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是整合行业力量,应对企业“创新难”。针对企业创新难,加强对区委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和部署的监督检查力度,纠正工作落实中“打折扣”,推诿扯皮等问题,切实提高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创新工作思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组建研发团队、设计研发机构、申请境外专利。结合社会中介机构规范管理工作,提高对行业协会等组织的规范性建设,为整合行业力量,发挥传统产业企业优势,尝试发展新模式打好基础。2011年,余杭区共组织13家区内知名照明企业40多人的参展队伍,抱团参加意大利米兰照明展。由政府出资40万元对展位进行整体包装,现场达成意向销售额3000万美元以上,不仅提升余杭传统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民营经济的知名度。而且对企业的创新发展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四是降低运营成本,化解企业“盈利难”。针对余杭传统实体经济特点,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着力点,帮助企业化解“盈利难”。一方面,强化服务意识,创新运行机制。针对企业不熟悉办证程序,以及各部门多头踏勘、验收等情况,在区行政服务中心推行“固定资产投资审批”、“工商注册登记”、“房地产三证”等三个“一条龙”服务,制定出台《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图》,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程序,为企业节约审批时间、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积极做好企业减负源头治理工作。通过技术培训、上门指导、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式,切实帮助企业减负。2011年,区企业治乱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共走访企业2060余家次,为企业解决问题517个。取消8个部门31项涉及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区财政为企业所得税备案类减免金额达2亿多元。区环保、国税、质监、海关等部门为企业减免各项费用金额9.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