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刘洪涛在其悔过书中谈到,在担任河南省住建厅厅长5年后,他发现在厅机关、住建系统内,很难再听到不同意见了。厅里的会议上,大到重大事项决策、干部提拔任免,小到一般业务工作,基本上都是自己说了算,想干什么,大家“一呼百应”。
实际生活中,的确有少数“一呼百应”的领导干部。这种领导干部的本质就是专权,搞个人说了算,一听到逆耳揭短之言、反对质疑之声,就跳将起来,打将过去,甚至给人“小鞋穿”。于是乎,班子成员只好随声附和。事实上,领导干部不是圣人,也没有所谓“绝对的真理”,当人人都顺从自己时,最应该反思的是“一呼百应”背后的危险。
有政治生态恶化的危险。邓小平同志说:“一个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一个单位,没人敢提意见,什么事都由领导说了算,说明这个单位的政治生态已趋于恶化。“源澄而流清,源浑而流浊”,影响政治生态的关键因素在源头。领导干部搞独断专行那一套,下属只好“绝对服从”;领导干部一手遮天,下属只好“崇拜权力”。领导者尊重民意、倾听呼声,善于打捞“沉默的声音”,一个单位才能上下通畅、充满活力,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有党内生活不健康的危险。党内生活最应该讲民主集中制原则。如果凡事主要领导一定调,班子成员都不敢言,那还算健康的政治生活吗?领导干部有一定的权力,但这种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领导干部应坚持“群言堂”,决不能搞“一言堂”,要让大家把话说充分、说完整。否则,“班长”就会成为“家长”,党内政治生活就不会有质量可言。
有决策失误的危险。不听取群众意见,不尊重不同声音,决策难免出现失误。科学的决策,往往离不开“谔谔之言”。毛泽东决策淮海战役,离不开粟裕的大胆直言;党中央决策三峡工程,最大的功劳是“反对者”。在决策领域,有一种“不可行性论证”,就是听不到反对意见不决策。领导干部多求谔谔之言,允许不同声音存在,才能了解掌握各方面的情况,做出理性判断和正确决策。
有任性覆灭的危险。“要使人灭亡,先使其疯狂”。领导干部如果武断独断、权力任性,什么事情都由自己做主,就会无所顾虑,任性妄为,违规违纪的事就会出现,被查被纠也就不远了。谷俊山等腐败分子身上,有一个共性,就是追求“一呼百应”,搞个人绝对权威。
陈云同志说过:“不同的意见,常常由于领导人不虚心,人家不敢讲,不容易听到。所以一定要虚心,多听不同的意见。”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具备海纳百川的胸襟,一心为公的胸怀,才能在各种意见尤其是尖锐批评中博采众议、从善如流、闻过则喜,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良好风气。(周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