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杭州新闻
市统筹 县主抓 乡直管 村执行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1-05-19 09:00:50

“以前总出糊涂账,村民经常为了工程项目闹纠纷。几年下来,账目清了,人心齐了。今年3月,我们还评上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谈起清廉乡村建设带来的变化,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芦茨村监察联络站站长郑震宇自豪地说。

杭州市纪委监委把清廉乡村建设作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持续推动监督下沉,市县乡村一体推进。市纪委监委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组中专设清廉乡村建设推进组,明晰“市统筹、县主抓、乡直管、村执行”4张责任清单,细化“组织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乡风清朗”等16项重点工作任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清廉动能”。

“我们对照清单配套建立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专项联系、巡回指导、联席会议等系列机制,逐月通报进展,逐季盘点成效,逐年考核评议。”杭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该市纪委监委着力完善镇街片区协作、交叉检查工作机制,深化村社巡察全覆盖,进一步加大问题整治、线索排查、案件查办、通报曝光力度,提升监督质效。西湖区纪委监委针对部分村级组织集体资金管理不严格、集体房产土地租赁不规范等问题,连续开展督查15次,化解基层矛盾17个,推动整改问题34个。

为破解“小微权力、小型工程、小额资金”监督难题,杭州市纪委监委制定出台建立健全村级“三小”监督体系的指导意见,督促县乡两级履行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和群众身边延伸。建德市纪委监委结合村社干部履职的重点领域与工作,梳理村社干部勤政履职“负面清单”十二条,开展村级小微权力“三小五亮”工程建设,权力运行随时接受群众评议。围绕小型工程,杭州市纪委监委深化阳光工程建设,着力规范立项、发包、施工、变更、验收等重点环节监管,堵塞漏洞。余杭区纪委监委探索小型工程“直包到匠”,将30万元以下小额工程建设项目直接发包给个体工匠,单个项目用时平均减少30天、资金节省逾15%。围绕小额资金管理,该市纪委监委督促主管部门规范村级资金使用审批,开展村级报账员队伍整顿,引导村社实现财务收支“无现金化”。在富阳区,当地推出村级收款“一码通”和村级支付“村务卡”,逐步取消备用金,所有行政村实现“零”现金往来,杜绝套取截留等廉政风险。

杭州市纪委监委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建立完善“数智监管”机制,通过数据共享、监督前移、自动预警,做实做精基层监督。目前“数智监管”已覆盖全市173个镇街2571个村社,累计预警风险隐患7.34万条,处理群众反映问题3.2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