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杭州新闻
杭州西溪洪园:家风清正重德义 书香一脉六百年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6-09-13 09:24:54


杭州洪氏家族

杭州洪氏家族,原居江西鄱阳。南宋时期,爱国重臣洪皓因功封为魏国忠宣公,赐第杭州葛岭,赐田西溪,称为钱塘洪氏之始。洪皓有三子(洪适、洪遵、洪迈)都官至宰执大臣,遂成钱塘望族。明王守仁《谥襄惠两峰洪公墓志铭》称:“自宋太祖忠宣公皓赐第于钱塘西湖之葛岭,三子景伯、景严、景庐皆以名德相承,遂为钱塘望族。”明代计有洪钟等一品宰相级官4位、二品尚书级官3位,清代则有大戏曲家洪昇。洪氏一族在历史上声名远扬,对杭州自宋明以来的地域文化发展影响甚大。

洪皓,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建炎三年(1129年),洪皓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被扣15年,艰苦备尝,持节不屈,终得放还,时人称之为“宋之苏武”。朝廷有感于他的气节,赐官徽猷阁直学士、右朝散大夫,封鄱阳郡开国侯,并西湖葛岭赐建国公府。死后谥号“忠宣”。

洪适,字景伯,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官至右丞相。主要传世著作有《隶释》、《隶韵》、《砚说》、《壶邮》、《盘州文集》等。其中前四部是研究金石和训诂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也是他作为金石大家对后世金石研究的一大贡献。他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宋代金石学三大家。

洪遵,字景严,洪皓第二子。擢秘书省正字,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同知枢密院事、端明殿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位同宰相。著有《泉志》、《订正〈史记〉真本凡例》、《翰苑群书》、《翰苑遗事》、《谱双》等。《泉志》是一部研究中国历代钱币的著作,考疑证信,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洪迈,字景庐,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官居一品。他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学识渊博,著书极多,文集《野处类稿》、志怪笔记小说《夷坚志》,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笔记《容斋随笔》等,流传至今,颇有影响。

洪钟,字宣之,自号两峰居士,洪氏族人在明代的杰出代表人物。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任右副都御史,官至刑部尚书,后以功进太子太保。嘉靖三年(1524年)卒,谥“襄惠”。

洪昇,清代卓越的戏曲大家,其代表作《长生殿》与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共列四大古典名剧。

洪氏宗祠

西溪湿地·洪园

西溪湿地·洪园,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占地面积3.353平方公里,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功能区块。园区以五常水乡文化、洪氏文化为内涵,有洪氏宗祠、洪昇纪念馆等人文建筑,具有独特而迷人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田园水乡风情。其中风景宜人的寿堤自北向南依次贯穿了西溪农耕文化体验村、五常民俗文化村、西溪大众休憩村和西溪艺术集合村四个村落。这里的“洪园余韵”“龙舟胜会”“蒹葭泛月”“火柿映波”和“寿堤”独具特色,是西溪“三堤十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洪氏家训

洪氏先祖在家庭逐渐富裕起来之后,便致力培养子孙读书,教导后代为人处事,构建自己家族诗礼传家的文化传统,留下有《洪氏祖训》和《洪氏家规》。

《洪氏祖训》以“孝以事亲,义以睦族,敬以持己,恕以及物”为核心要义,告诫洪氏子弟要以儒家理念立身行道,孝顺父母,周济族人,“于人须泛爱,周穷恤匮,尤亲其贤”。

《洪氏家规》则分戒游、戒博、戒饮、戒斗、戒色、戒逸六条,从交友、饮食等方面具体规范子孙的行为,告诫后人要品行端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沾染不良习气。值得一提的是,每条戒律后面均有一句“以此思之,不如读书”,彰显了洪氏一族注重文化熏陶、倡导通过读书培养高雅品性的优良传统。

此外,明代洪氏族人洪钟曾留下一首教子诗词《命子作》:“汝父慕清白,遗无金满籝。望汝成大贤,唯教以一经。经书宜博学,无惮历艰辛。才以博而坚,业由勤而精”,教育子孙爱惜名节,不慕浮华,以读书为荣,以勤业为乐。


洪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