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杭州新闻
西湖区全面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长效机制成效显著
来源:西湖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4-11-08 10:43:31

  近年来,西湖区高度重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坚持以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长效机制为主线,认真落实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着力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在7月3日召开的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会议上,西湖区作为杭州市唯一一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

  一、主要做法

  1、形成民主管理制度,拓宽参与渠道,落实群众的知情权。推行“一提、二议、三表决、四承诺、五监督”“五步工作法”,使《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村务决策制度,表述更加通俗、程序更加规范、操作更加直接。建立党员、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小组长、村干部等成员必须联系5个以上村民的“五联系”工作制,推动重大事项先知先议。实施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一年一轮审”制度,委托会计事务所对村级年度财务进行全面审计。实施民主理财小组集中理财日制度,每月固定时间审核收支票据,每年集中全面清理,切实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职能。实施“民情三谈”工作机制,通过村务“访谈、约谈、夜谈”,突出村民主体地位,强化自主意识。

  2、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完善村务公开,保障群众的表达权。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行“统一公开内容、统一公开形式、统一公开程序、统一公开时间、统一建档管理”的“五统一”村务公开制度,搭建群众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中利益诉求的平台。建立领导下访与“八长接待制”,使区领导 “进村入户”常态化,把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延伸到百姓家门口。统一下发《西湖区村务公开目录》,统一公开表式,规范公开内容。设立村民议事厅,为村民提供参政议政的场所。全面实施“村与律师事务所结对”制度,建立“村法律明白人三人组”,提高村干部和群众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参政议政的水平。实行村流动公共服务工作站制度,推动行政审批代办服务向村社延伸,完善政务服务覆盖面。

  3、依法开展民主选举,夯实基层基础,保障群众的参与权。推行“公推直选”、“自荐海选”,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过程中选出想干事、能干事、信得过的村干部。实行“三定三创三承诺”制度,以定岗、定人、定诺和富民强村、和谐建设、自身建设来督促村干部竞职、创业、辞职。明确村委会成员任职资格条件,实行自荐人资格条件“九部门联审机制”,从源头上保证村委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强对镇街及村社换届选举工作人员培训,实行“干部驻村结对”制度等举措,推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顺利进行。

  4、完善民主监督机制,规范权力运行,落实群众的决策权。建立以“村干部自查考核创业承诺、镇街年度考核工作目标、党员群众民主评议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考评办法。制定《西湖区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关于建立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通知》等,实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把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纳入镇街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群众监督,制定“五有八全”工作制度,促进村务管理的公开化、规范化。建立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于一体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下设村务公开、“三资”管理、工程项目等若干监督小组,扩大村级事务监督的范围。

  5、统筹城乡惠民服务,打造阳光工程,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通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充分落实“四问四权”,努力打造阳光惠民工程。近三年来,围绕产业提升、村庄整治、民生保障、水利建设等六大类项目,共投入13亿元,全面实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每个服务中心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并按照“五室三站两栏一厅一校一场所”要求设置了各功能场所。积极顺应百姓呼声,努力打造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健康卫生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帮扶救助服务、党员服务等 “八个15分钟服务圈”。全面实现农村养老服务、养老保险、就业帮扶、科普服务、物业管理、老年食堂(助餐点)等“十个城乡统筹全覆盖”,各项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均按标前、标中、标后监督程序阳光操作。充分发挥120多个村社服务特色工作室等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取得成效

  1、促进了村级基层民主自治建设。通过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广大农村居民群众依法参与管理,依法表达诉求的意识明显增强,村级组织带头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以建章立制为重点,以民主决策为主题已经成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常态化、经常性的工作。2011年至今,全区共召开村务决策听证会402场,涉及听证议题385个,参加听证会32000多人次。收集整理各类问题456个,其中450个得到满意解决。

  2、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村社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都市精品农业惠民增效。2011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337亿元、村集体可分配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10.2%和17.4%。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技艺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建成10个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建成9个省级现代都市农业精品园,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园点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实现收入1.23亿元,分别增长15.4%和16.7%,规划建设35个美丽乡村,农村社区建设亮点纷呈。实现村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居家养老、帮扶就业、文体娱乐、卫生保健、便民服务等全覆盖,初步实现了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善养。

  3、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通过实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强化了村务公开透明,群众能和干部一起讨论村里大事,干群之间加深了了解,消除了误解,干群关系更加和谐。2011年,全区共开工建设涉农工程项目88个,完成18条道路的整治,4176户农村住房新建和改造,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建设89.5万平方米,回迁1773户,一大批涉及农民根本利益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