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全国要闻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数智赋能“三资”监管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5-10-17 09:08:10

近日,在云南省嵩明县纪委监委的监督下,牛栏江镇古城村村干部周某按程序补缴了拖欠的村集体土地租金。

此前,嵩明县纪委监委通过昆明市纪委监委“数字昆纪”监督平台的农村集体“三资”科学监管模型,发现周某以其妻子名义,低价租用古城村八里铺十一小组集体土地8亩,租期长达20年且长期拖欠租金。经核查,该县纪委监委给予周某及相关责任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挽回经济损失4.36万元。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基层监督的重点。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借助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持续深化治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织牢织密监督网,守护乡村振兴“家底子”。

上海市闵行区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目前拥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计135个。截至今年8月,该区农村集体总资产已高达1463.46亿元,净资产为574.89亿元。如何推动这些家底持续壮大,切实守护集体利益,已成为该区纪委监委监督执纪的重要任务之一。

“规范集体资产出租管理、租金收缴、经济合同签订是深化‘三资’监管,管好用好家底的重要抓手。”闵行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申农码”服务平台整合了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数据,该区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利用“申农码”服务平台,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合同、租金应收未收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核实,形成问题清单并督促整改,严查虚报冒领、侵占挪用、违规处置集体资产等违纪违法行为。

集体资产资源闲置低效,是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面临的共性难题。在江西省资溪县,县农业农村和水利部门依托江西省“三资”治理大数据监管平台,目前已完成全县近300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红黄绿”三色可视化建档:红色代表长期闲置未利用的资产资源,黄色表示出租到期、待重新招租的资产资源,绿色则表示已通过自用、出租、发包等方式投入使用的资产资源。

“资溪地处丘陵地带,可视化管理不仅为因地制宜管理和利用资产资源提供了便利,也为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工作提供了抓手。”资溪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纪检监察机关重点关注红色资产资源中的山场项目,围绕使用效率、租期和价格等问题,探索建立山场租赁签约价及市场价比价监督模型,先后发现农村集体山场疑似“超长期、超低价”租赁流转档案43份,推动助农增收节支挽损209.2万元。

近年来,农村集体经济规模的持续壮大,进一步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的及时性、全面性和穿透力。

在重庆市万州区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该区农业农村委等部门搭建了覆盖全区508个村社的集体资金大数据监督管理平台,既能对相关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智能分析研判,又能根据设置的预警模型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和潜在问题,推动监管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防控”。

万州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该区纪委监委第九纪检监察室和区农业农村委组成工作组,不定期对平台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研判,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自平台运行以来,已实现4.15亿元集体资金的全流程线上监管,规范收付资金13.41亿元,预警整改问题318件。

公开透明是有效管理和利用农村集体“三资”的关键,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推动的重要方向。随着“亲清廉拍”的应用推广,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农村资产资源监管透明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亲清廉拍”是余杭区纪委监委与区农业农村局依托浙江省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联合创设的村级资产资源处置嵌入式监督应用场景。该应用场景聚焦云端入库、目标资产、民主决策、实地核实、线上审批、网上竞拍、电子留档、指尖监督等8个关键环节,构建22个监督模型,促进村级集体资产规范管理、透明公开。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亲清廉拍”将资产运行置于“云端”,实现管理公开化、智能化,大幅提高了农村资产资源监管的透明度,不仅有效规避了村集体资产租赁中的“人情标”“面子标”问题,还能直观显示全区各镇街资产资源拍卖情况,及时将异常线索推送至纪检监察机关和职能部门,推动问题发现和整改,防范村级集体资产处置过程中的廉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