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染山坡叠翡翠,秋镀铜矿鎏金晖。杭州市富阳区环山乡以“四面环山”而得名,因铜产业而兴盛,千年村落文明源远流长,悠久的宗祠家训代代传承。自然生态和人文积淀交织融合之际,清正廉明之气贯穿始终而历久弥新,一村一馆一田皆故事,一姓一会一人续华章,为环山发展铺就了最纯净的底色。
富春多佳山水,此其最胜者!环山乡诸佳坞村兼具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资源,是杭州最大的徽商胡氏后裔集居地。这里文风鼎盛,名士辈出,明朝辽王长史胡浙世居于此,清朝董邦达父子等文人墨客在此驻足,留下锦绣诗篇;新四军毛仲清之革命烈士墓静立青山,濯清亭等研学基地承古启今。跨越岁月长河,诸佳坞让千古文脉与清廉正直的薪火相传,在这片灵秀山水间熠熠生辉。
方寸刻廉意,红印守初心。环山乡胡震纪念馆为缅怀、研究和学习清代浙派印学先贤胡震而建,馆内收藏胡震先生的仿刻印石和西泠印社作品集,展示孝子胡谦的生平事迹和浓厚的孝义之德。近年来,通过将篆刻艺术与廉洁文化充分结合,衍生出“清廉印”“初心印”等文创成果,该馆也先后获评杭州市级乡村博物馆、浙江省篆刻委员会创作基地、浙江省社科联教育基地、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弘扬篆刻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环山乡廉洁文化阵地之一。
似海绵涤浊扬清,任稻浪丰饶满盈。环山乡以大地为教室,创新融合传统水稻种植与现代生态工程,建设180余亩海绵水田,模仿自然海绵系统,让水田有效蓄水、净水、抗旱涝,打造集农业研学、户外露营休闲、食育康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场景式农旅服务平台,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和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海绵水田寓意吸收新知、包容万象的胸怀和强大的“自我净化”能力,过滤杂质、抵制诱惑,永葆纯洁,生态中的清廉智慧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环山裘氏宗祠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被称为“三江流域第一祠”,1943年遇大火被焚后,裘氏族人自发重建。环山裘氏于北宋末年迁居自会稽云门,千百年间,在环山繁衍生息,成为富春江南岸屈指可数的煌煌巨族之一。孝父母,敬祖宗,睦宗族,慎嫁娶,立教养,重名节,勤职业,崇节俭,恤穷人,励贤能,守法理,办族务的裘氏家训在族人血脉中绵延流淌,所谓家风正则民风淳,家训廉则政风清!
诚信立业争先锋,公道营商助共富。环山商会成立于2005年,以铜产业为纽带,打造“铜心同合·助力共富”品牌,形成多层次共富机制。从分级救助,精准帮扶个人到招商引资,赋能乡村振兴;从主动出力,抵御自然灾害到组建姓氏研究会,挖掘文化共富动能;从东西协作,捐赠发展资金到企村结对,探索“造血式”产业合作,环山商会以务实行动发扬“亲”“清”政商关系的悠久传统,遵循诚信经营,反哺社会的商业伦理。
汗滴禾下土,勤俭沃陇亩。多年前,80后董相锋夫妇返乡创业创办佳芦农场,种植200多亩覆盆子,夫妇俩深耕农业技术,不断攻坚克难,积极选育扩繁,免费开展田间知识讲解培训,惠及浙江、安徽、江西、贵州等异地种植户80多家。小小农场凝结了董相锋夫妇无数辛勤汗水,也是崇尚勤勉实干,诚实劳动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