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处房产产权归属哪里?闲置多久了?”日前,杭州市富阳区纪委监委聚焦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监管重点环节,联合审计、财政等部门组建专项监督组,对乡镇(街道)闲置资产开展监督检查。
为摸清各乡镇(街道)国有、集体资产“家底”,专项监督组以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提供的资产清单为基础,逐笔梳理社区配套用房、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自然资源等核心资产信息,详细登记资产位置、面积、使用现状等关键要素,同步厘清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变动、收益、负债等基本情况,建立起涵盖24个乡镇(街道)的“明白账”。
形成清单后,专项监督组随即启动全覆盖对账清点工作,通过翻阅近2年管理台账、实地抽查核验、比对产权登记信息等方式,对清单资产逐一“过筛”。最终排查发现各乡镇(街道)闲置资产28处,涉及闲置校舍、旧办公楼、废弃厂房等多种类型。
“发现问题只是起点,推动盘活才是关键。”针对排查结果,富阳区纪委监委建立“问题、责任、整改”三张清单,实行销号管理,要求各乡镇(街道)纪(工)委监察办全程跟踪监督,明确每处闲置资产的整改时限、责任科室及具体负责人,实行“整改完成一处、核验通过一处、销号清零一处”的管理模式,通过资产使用效益评估确保问题整改达标。为确保清单落地不打折扣,该区纪委监委同步建立监督台账,每周实地核查整改进度,对推诿拖延的责任人,及时开展提醒约谈。
在监督推动下,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探索“一策一解”。永昌镇瞄准养老需求,将唐昌村三层闲置村委办公用房通过公开招租引入专业养老机构,改造为可容纳80人的养老中心,既盘活资产又补齐乡村养老短板;灵桥镇聚焦特殊群体服务,将礼泉校区闲置校舍整体出租给特殊儿童学校,打造集特殊儿童教育、技能培训于一体的教学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银湖街道探索“联合强社”模式,整合3个社区闲置配套用房打包招商,成功引入彩虹供销共富超市、国投健康养老、美团小哥驿站等6家运营商,年租金达30余万元,带动50余名社区居民就业。
“以前村里老的造纸厂房荒着可惜,现在政府引进了一家金属科技公司,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一个月能挣5000多块!”大源镇新关村村民蒋炳法说。自专项监督开展以来,富阳区已累计盘活乡镇(街道)闲置资产16处,为集体增收超130万元。
“盘活闲置资产为镇街发展注入了新能量,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富阳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强化监督,着力发现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有偏差、职能部门履行职责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把监督效能转化为强村富民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