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全国要闻
大数据赋能公权力监督的浙江探索之三 撬动监督治理能力跃升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5-08-29 10:45:04

  开展公权力大数据监督,最终目的是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促进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近年来,浙江省以大数据赋能公权力监督,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促进治理、推动发展贯通起来,让监督更好融入治理,在治理中发挥监督作用,在监督中提升治理效能。

  完善监督治理格局:

  打通堵点厘清职责,促进各类监督主体协同联动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公权力大数据监督通过技术手段重塑监督形态,构建全流程监管监督体系,有利于打通监督盲点堵点、厘清职责边界,为各类监督主体立足定位、融入治理提供了新的平台,促进各监督主体力量整合、工作融合,形成同题共答、同频共振的监督治理格局。

  日前,省属国企巨化集团有限公司接到浙江省国资国企智慧监管监督系统推送的“经营异常企业中标国企采购项目”预警信息,反映巨化集团下属某化工科技公司6个标段采购项目中,中标的某物流公司、某建筑劳务公司均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存在经营风险。

  这样的预警,仅仅依靠巨化集团内部业务系统是无法发现的,而国企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能够使用工商登记信息和法院司法风险信息等碰撞产生。在平台助力下,巨化集团采购监管部门及时组织核查,并在平台上传处置情况说明。省国资委、省纪委监委在线上全程关注,聚焦情况说明是否合理、是否将相关企业纳入黑名单、是否修订制度、是否开展专项治理等维度跟进监督。

  招投标、国企等领域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由于业务形态多元,公权力运行环节和流程复杂,容易出现各类监督主体各自为战、协同不够等情况。浙江省纪委监委第五监督检查室干部张志文告诉记者,从上述案例看,国企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从监管端、企业端和纪委端三个方向着手,厘清监管监督职责边界,推动各类监督主体各司其职、协同发力。同时,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健全预警处置机制,强化闭环管理,预警信息一旦产生,后续分办给谁、处置进度、处置是否到位,都受到全流程线上监督,倒逼各类监督主体主动推进信息沟通、措施配合、成果共享,推动解决监管和监督“两张皮”问题。

  “对职能部门发现的公职人员涉风腐问题线索和纪检监察机关发现的行业违规问题,我们实行双向互送机制,将对‘合规行事’的监管与对‘廉洁行权’的监督既区分开来又统筹起来,促进各类监督主体良性互动、监管监督双轮驱动。”省国资委有关负责同志说。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深化,借助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各类监督主体同向发力、贯通协同的叠加效应愈发凸显。同时浙江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国企领域,由于企业架构复杂、监管责任交叉,还需要突出重点、持续发力,更好形成各类监督主体联动协作的工作格局。

  从横向来看,国企监管既有出资人监管,也有行业监管,对一些经营性违规行为的监管仍然存在盲区;从纵向来看,上下级国资国企监管部门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如省国资委重点监管省属企业,对市县国资委只有指导、监督职能,对市属、县属国企的监管力度也偏弱。对此,张志文表示,“目前,浙江正在加快完善国企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全省国企监管监督‘一张网’),逐渐接入金融、文化条线国企和市属、县属国企,实现对全省国企采购、大额资金监管等行权事项监管监督的贯通,推动各管一段、互不隶属的国资监管监督拧成一股绳,更好融入和促进国企治理。”

  拓展监督治理深度:

  撬动重点领域系统性改革,破除行业体制机制弊端

  推动深化改革阻断腐败滋生蔓延,让腐败问题少发生、不发生,是提升监督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从浙江的实践看,公权力大数据监督有助于建立“发现—整改—检视—完善”的监督治理闭环,既能推动深挖彻查预警指出的问题,也能推动标本兼治、系统施治,以“预警一类”促进“治理一域”,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招投标领域点多面广环节多,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监督治理是普遍性难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浙江省探索以开展招投标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为牵引,撬动招投标领域深化改革,重塑体制机制,堵塞制度漏洞,从源头上惩腐治乱,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浙江,多部门共建共用共享的招投标智慧监管监督系统,实时在线监测全省投资项目建设情况,发现异常自动产生预警信息。“系统从行政监管、行政执法、刑事犯罪、违纪违法各个维度,给政府投资项目全链条、全环节装上了‘警报器’,只要行为触碰底线、越过红线即刻预警。”浙江省纪委监委第三监督检查室主任欧阳乐说,系统运行监管模型72个、监督模型68个,剑指围标串标、挂靠资质、买标卖标、黄牛专家勾兑等九大行业乱象,以及量身定制、违规干预等七类腐败问题,助力精准高效发现查处腐败问题、纠治行业乱象。

  “通过批量发现和查处问题,并加强类案分析,我们认为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和行业乱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监督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畅,存在上下不贯通、推诿扯皮现象,必须用深化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欧阳乐说。

  改革直面问题源头,致力于系统性革新,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方面,根据系统预警和前期监督治理情况,重塑行权规则,着力推动招投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省政府出台专门规范意见、省人大常委会废止相关条例,招投标管理体制从原来“九龙治水”到现在“政府领导、发改牵头、行业监管、纪委监督、平台支撑”的“一摊共管”模式,全链条打击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对线上高频预警进行回溯分析,推动精准发现监管漏洞、及时补齐制度短板,全面推进招投标领域配套制度“废改立”,督促发改、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全面修订“评定分离”规则、招标代理机构管理、评标专家及专家库管理、工程标后履约监管、建设单位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政府投资项目主体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压实各类关键主体责任,强化“标前、标中、标后”全过程监管监督。

  多位受访对象认为,依托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开展分析研判,能够迅速全面准确查找行业领域制度建设薄弱点、权力运行风险点、监督管理空白点,推进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让权力配置更加科学、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更加健全。

  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督促党员干部规范履职用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

  2021年开展公权力大数据监督以来,产生红色预警19.8万条,大量用权不规范行为得以纠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受理的检举控告、初次举报、重复举报数分别下降51.3%、47.6%、72.8%,一批重复信访、疑难积案得以解决……

  用权规范化水平的提高、信访举报量的下降,有力印证了以科技手段助力监督治理能力跃升,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向上向好。实践证明,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划出了行权底线、标明了行权禁区,既是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数字安全防护栏,也为党员干部干净干事、大胆干事提供了行动标尺。权力的规范行使,还推动优化政务服务、提升工作效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农村“三资”管理领域点多面广,依靠传统方式,存在监督效率不高、治理效果局限等问题。今年以来,浙江在村集体经济较发达、信访举报频发的区县先行先试,试点农村“三资”管理公权力大数据监督,为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积累经验。

  日前,永康市纪委监委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上生成的一条预警,引起市纪委监委信息中心副主任马俊阳的注意。预警显示,象珠镇寺口吕村一处厂房自承租开始,总共拖欠租金127万余元,且拖欠时间超过了3个月,存在租金收缴不及时、催缴不到位问题。接到市纪委监委预警推送后,象珠镇纪委随即展开调查,监督推动寺口吕村全面清查村集体租金应收未收情况,截至今年6月,追回了拖欠村集体租金181万余元。

  “这个预警是运行‘村集体租金应收未收’监督模型发现的。后来该模型在全市推广,用于排查同类问题,目前共产生预警31条,转问题线索5件。”马俊阳说,针对村(社区)高频事项和“微腐败”易发多发环节,该市纪委监委搭建针对性监督模型,批量查改问题,以精准高效监督赋能基层治理。去年以来,已通过公权力大数据监督推动立案62件,督促完善村级采购流程、加强村级合同合法性审查、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等,挽回村集体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与之相关的信访举报也大幅下降,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明显提升。

  对村(社区)小微权力线上审批、线上公开、线上监督、线上预警,不仅推动村(社区)干部高效办好每一件事,也有效破解了“熟人社会”监督难题。“村干部个人裁量权被压缩,技术的‘无情’为难讲的‘人情’提供了应对方式。”象珠镇纪委副书记李享表示。

  权力运行更加清晰透明,群众关心关注的事从“幕后”晾晒到了“台前”,也激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积极性,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提高基层治理质效。象珠镇象珠四村一名村干部说:“村民以前主要看村干部‘贪不贪’,现在也关注合规、公平、透明等,更愿意过问村里的事。”

  从浙江全省的情况看,在村(社区)监督治理方面,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贯通融合基层公权力全程在线审批应用和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信息平台,对接“基层治理四平台”(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实时公开村(社区)小微权力运行信息。截至今年6月,“监督一点通”累计访问量超过1亿次,群众反映强烈、普遍关心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满意度达到99%,监督成果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深刻把握发展机遇,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才能赢得主动。浙江的探索证明,加快构建数字纪检监察体系,推动数字技术与纪检监察业务深度融合,开展公权力大数据监督,是提升精准监督、数字化反腐水平,完善权力配置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的有效路径。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高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能力,更加注重以科技赋能正风反腐,推动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黄秋霞 陈昊 侯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