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钱塘江南岸的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庆丰村,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萧山围垦历史陈列馆巍然矗立。这里不仅镌刻着老一辈萧山人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光辉岁月,更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成为赋能乡村振兴、弘扬清风正气的重要廉洁文化阵地。
展馆大门
展馆以“奔竞不息 勇立潮头”为主线,精心划分序厅和“钱江潮涌”“搏浪斗潮”“沧海桑田”“南沙风情”“领导关怀”“围垦精神”六大主题篇章,巧妙运用融物于景的场景化手法,结合现代技术,将老物件、道具、模型有机融合,引领参观者身临其境,重温那段改天换地的峥嵘岁月。
序厅
推开厚重的木门,时光的长廊徐徐展开。“萧山围垦,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一行遒劲的大字格外醒目,两尊辛勤耕耘的铜像,无声诉说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萧山围垦战场上那撼天动地的场景。从“潮来水汪汪,潮退白茫茫”的荒芜滩涂,到如今风景如画、安居乐业的富庶家园,干部与群众同心同德,清苦自持,以血肉之躯和惊人毅力,纯人力围海造田54.6万亩,令350平方公里沧海化作桑田,创造了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世界奇迹”的壮举。
“钱江潮涌”展区
步入“钱江潮涌”展区,回溯钱塘江历史变迁与古代抗潮史,探寻南沙成因。奔涌的钱江潮成就天下奇观,却也带来深重水患。筑海塘,是抵御潮灾的生命线。展区特别铭记了北宋治水名臣张夏的事迹,他以工部郎中任两浙转运使期间,“作江塘十二里,以防江潮之患”,首创“叠砌法”。史料记载,张夏最终殉职于任上,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担当与清廉奉公的精神,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深切感念,被尊奉为“潮神”,故乡萧山更是“沿江十八庙,庙庙祭张公”。
馆内陈列的工具
“搏浪斗潮”展区将时钟拨回那段激情燃烧的治江围涂岁月。围垦,就是指用堤坝把滩地围起来开垦,用土石填平水域,“造”出一片土地。那么,怎么围呢?一切只能依靠人力。馆里特别陈列了扁担、抬杠等各类工具,以及草鞋、大襟衣服、长帮雨靴等“物证”,还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讲述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1969年,河庄公社同一大队陈秀利祖孙三代齐上阵,将青春热血倾注围垦。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映照出干群一心、无私奉献的崇高风尚。
VR体验区
“沧海桑田”和“南沙风情”展区,生动呈现了垦区的开发建设与生活变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的垦区,现代化农业已经全面推广,品牌农产品大量涌现,盐碱滩涂变成了钱塘江南岸的“米粮川”。“VR体验区”则让人身临其境,从“空中”俯瞰时代蝶变。物质丰盈也滋养了精神生活,以陈列馆所在地庆丰村为例,该村不断弘扬好家风、围垦精神、乡贤文化,大力打造清廉阵地,打造独具特色的“清风庭院”,植入廉洁故事、廉洁家训,让清廉之风吹靓乡村好“丰”景。
庆丰村新貌
“围垦精神”展区是整个展馆的灵魂升华。展柜中央,一本泛黄的《围垦大事记》在静默述说,“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崇尚科学、求实创新;万众一心、协调团结”,二十四字围垦精神使肆虐千百年的钱塘江大潮不再成为发展的威胁,进一步升华了萧山精神的内涵和外延。
钱塘江潮水滚滚向前,见证了代代“弄潮儿”奋发进取的历程。如今,这个传承着时代印记的展馆已成为当地热门的廉洁地标,不断吸引党员干部群众前往开展廉政教育。开馆以来,已吸引6万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