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那些‘糊涂账’终于理清了,集体资产明明白白,我们股民心里也踏实了!”近日,杭州市拱墅区东新街道三塘经合社的股民费先生看着“浙农经管”平台上阳光公开栏中的财务公开信息,感慨地说道。这背后,是拱墅区纪委监委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打出监督“组合拳”,全力守护群众“钱袋子”的生动实践。
农村集体“三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拱墅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主责,创新构建“制度重塑+数字赋能+协同治理”三位一体监督体系,通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清淤破障、靶向施治,以精准监督管好集体“家底”,为乡村振兴清障护航。
农村集体“三资”是共同富裕的“家底子”,也是基层治理的“风险点”。2024年以来,拱墅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发改经信局等部门制定《经合社“三资”监管问题整治暨“三清一促”行动实施意见》,构建“自查—整改—销号—回头看”机制,围绕合同签订、租金收取、财务公开等关键环节,通过查账目、看合同、听意见、实地核查等方式,靶向整治村集体经济收支、各类惠农惠民补助资金发放、村集体资产处置等方面问题,推动排查见底、增收见效。
“我们不仅‘清旧账’,更注重‘立新规’,推动建章立制堵漏洞。”拱墅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区已修订“三资”管理、股权管理等12项制度,细化集体资金存放、产权交易等标准,让“三资”管理有章可循。
“三资”管理涉及面广,单兵作战难以破题。拱墅区构建“纪委牵头+部门协同+街道主责”联动机制,联动发改经信、审计等部门,纵向贯通区、街、社三级,形成监督“共同体”,将浙农经管系统、智慧印章系统、区小额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等数字平台数据进行整合,构建7个经合社监督预警模型,有效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督从“事后查”转向“事前防”。
“集体家底晒在阳光下,我们既是监督者,也是受益者。”沈家桥经合社股民王女士指着公示栏上的经合社资金收支明细表说道。
以“班子清廉、社务清爽”为目标,拱墅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发改经信局创新构建多元共治格局,通过“部门联建+街社联动+群众参与”三级协同机制,统筹推进13个经合社示范点位建设,推出“一物业一档案”数智平台、权力事项流程图、“阳光治理”议事模式等创新举措。
从历史顽疾的“破冰”到制度创新的“突围”,拱墅区以“三资”监管小切口推动基层治理大提升。我们将更加扎实地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一体推进监督、办案、整改、治理,以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拱墅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