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石马头村标准化厂房,眼前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一期厂房内机器轰鸣,工人有序作业;二期新厂房刚刚完成租赁签约,入驻企业正紧锣密鼓地装修筹备。谁能想到,这片年租金收入突破6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的地方,几年前还是杂草丛生、年收益不足5.2万元的闲置负资产。
“从‘无人问津’到‘一地难求’,离不开纪委的全程监督保障。特别是在招租环节,纪委同志紧盯流程,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打消了村民的疑虑,也吸引了优质企业。”石马头村党支部书记向前来回访的纪委工作人员感慨道。
石马头村原厂房的困境曾是许多乡村的缩影:低效租赁导致收益微薄,拆迁后彻底闲置,不仅浪费了资源,也成为环境治理的负担。如何将“死资产”变“活资本”,成为摆在镇村面前的难题。
这个难题也进入了萧山区纪委监委护航乡村振兴的监督视野。今年以来,该区纪委监委将盘活农村闲置低效资产作为护航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口,精准纠治,进一步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守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集体资产精准清查行动,重点排查集体资产闲置、低效利用、被侵占、账实不符等问题。”萧山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道,聚焦资产盘活这一目标,该区依托“区指导、镇主抓、村落实”的三级联动监督体系,将监督力量嵌入资产盘活全流程。
所前镇开展专项行动,清查出可开发利用建设用地12.7亩、项目发展空间7000平方米,并以此为重点培育农文旅业态。在此过程中,三级联动监督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镇村监督力量靠前监督、一线督导,全程参与旧场拆除、项目规划论证、建设时序安排及工程招投标监督等工作;该区纪委监委派驻第六纪检监察组同步对区级补助资金的申请、审批与拨付进行监督,保障基建资金精准到位。一批闲置房屋摇身一变成为乡村民宿、农家乐,多个涉农项目成功招引,文旅业态成为该地乡村振兴“新引擎”。
针对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部门推诿、手续办理迟缓等问题,该区纪委监委派驻第六纪检监察组注重发挥监督服务职能,及时介入协调,疏通堵点,同时及时总结推广各镇街先行经验。
今年以来,萧山区22个镇街对421个经联社进行全域排查,盘活资产202宗。“我们将以有力、精准、全程的监督,唤醒乡村‘沉睡’资产、激发内生动力,确保每一寸土地焕发生机,每一分资金惠及于民。”萧山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