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莲说事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小莲说事 > 小莲说事
祛“梅雨”之弊 树优良作风
来源:杭州廉政网      发布时间:2025-06-24 15:54:43

江南六月,梅子黄时。它是贺铸笔下“一川烟草,满城风絮”的诗意和遐思,也是刘禹锡笔下“为闻梅雨损朝衣”的无奈与惆怅。这诗意又恼人的梅雨季,恰如党员干部在成长中面临的考验——一些不良风气如梅雨般常伴身侧、悄然侵蚀,于无声处进行着考验。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党员干部更应警惕工作生活中的“梅雨季”,筑牢自身思想和作风的堤坝。

重“祛湿”,勤掸思想尘。梅雨季,阴翳少光、湿浊凝滞,霉菌与潮气便悄然滋生,蚀物败质。党员干部所面临的诱惑与风险,恰似这无孔不入的湿邪之气,从“一顿饭局酒局”“一次礼尚往来”“一场牌桌应酬”开始,在尚未警觉时便悄然渗透,若不加阻断,终将如堤溃蚁穴,一路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因此,党员干部当时时自警自省,敏锐辨识“湿气”,以党纪党规为“除湿”利刃,削腐断源;用理论学习作“干燥”暖阳,祛潮正心;让组织生活成“通风”门户,清气涤尘。如此,方能在“未病”之时强基固本,于“微恙”之际寻医问诊,彻底阻断思想“霉变”之径。

重“戒惰”,涤清懒散气。梅雨季,潮气裹挟闷热沉沉压顶,如陷湿重棉絮,令人昏沉懈怠。这种滞浊黏腻的感觉,恰似少数党员干部的疲沓“躺平”之风——踟蹰于发展难题之前,畏葸于矛盾挑战之际,甚而滋生“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之惰念。此等怠惰之态,表象为精神萎靡,内里实为享乐主义、功利之心作祟,是政绩观偏移扭曲,正悄然侵蚀担当作为的信念根基。因此,党员干部应当树牢宗旨意识,常思、国之大者、民生所盼,以“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紧迫感,主动驱散懒散浊气,立攻坚克难之志,练就干事创业真本领,让敢为善为成为鲜明标识。

重“防汛”,常敲警醒钟。梅雨季的持续强降雨,容易引发洪涝灾害,若能未雨绸缪,提前修筑堤坝、畅通水渠、监测水势做好事前防控,将“临时抢险”转化为“日常防护”,就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面对利益诱惑的“浊浪拍岸”,一旦放松警惕、心存侥幸,就容易漂向漩涡暗流,积重难返,由风及腐。因此,党员干部应当主动接受警示教育,把纪律教育作为履职必修课,对照身边人身边事典型案例,主动揽镜自照,给自己的思想境界、工作标准、责任担当和家风家教经常性开展体检,才不会“重蹈前车之辙”,不断实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廉。

梅雨季的潮闷滞浊如影随形,恰是征途必经之考。党员干部当勤掸思想尘、涤清懒散气、常敲警醒钟。如此,这潮闷便非消磨意志之温床,反成淬炼真金的熔炉;这风雨亦非前行之羁绊,实为砥砺剑锋的磨石。百炼之后,终将淬火成钢,锻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铮铮铁骨。(杭州市西湖区纪委监委 伍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