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栋的李女士说,孩子晚上写作业时总会被广场舞音乐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
“5栋的张爷爷习惯早睡,但广场舞却扰乱了他的作息。”
“刘先生反映他们家车位旁边不知什么时候成了跳广场舞的地方,每次进出车位都得小心翼翼,特别麻烦,还担心会撞到人。”
在萧山区义桥镇星荷社区的会议室里,一场工作例会正在进行。会上,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丁华钢向社区书记反馈了“民情双访”中收集的群众诉求,问题集中指向了小区广场舞。
监察工作联络站成员组织居民与广场舞阿姨们进行矛盾调解。
广场舞的场地,是小区的老大难问题。此前,联络站在问题筛查中发现,广场舞阿姨们曾多次被居民投诉夜间扰民。经社区协调,阿姨们在两次迁移后将场地临时调整为地下停车场,这样一来,受影响的群众少了,但安全隐患却增加了。
“现在天气暖和了,出来活动的居民会更多。需要重新找一处场地,既保证阿姨们活动时的安全,又尽量减少对居民的影响。”丁华钢总结道。
为获取客观数据,依托监察工作联络站的监督建议,社区联合物业在广场舞高峰时段现场测量噪音分贝,结果显示峰值达到83分贝,远超夜间45分贝的环保标准。随后,社区联合物业、居民代表组成了专项小组,监察工作联络站全程参与协调并提供建议。在对小区内的闲置地块盘点评估后,发现新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空地离居民楼较远,适合作为新场地。由于该地块为小区全体业主共有,社区即刻与小区物管会进行联系,在进行了详细地解释说明后,物管会经投票表决同意了此次申请。
不久,社区召开了协商会,邀请广场舞团队、居民代表及物业共同商议细节。丁华钢全程列席,他向参会人员详细解读了监测数据,并引导各方提出诉求,推动全部流程在阳光下有序推进。
“阿姨,党群服务中心的新场地既宽敞又安全。而且我们每晚都有人值班,一旦发现声音过大,还能马上提醒。”社区工作人员向广场舞团队代表解释新场地的优势,同时也向居民代表保证,将会加强对广场舞活动的管理,确保不再出现扰民现象。
广场舞团队代表王阿姨认真听完介绍后,满意地说:“新场地面积够大,离住宅楼也有一定的距离,不仅不会打扰到大家,还能保证我们活动安全,这样的安排很合理。我们愿意遵守《社区公约》,积极配合社区的各项安排!”
居民代表们也纷纷表示赞同,他们认为新场地的选址充分考虑了各方的利益,是一个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各方最终达成共识,一场关于广场舞场地的纠纷在和谐的氛围中妥善解决。
纠纷虽已平息,监察工作联络站仍然会定期回访居民和广场舞团队收集反馈意见,督促物业及社区履行管理承诺,同时通过公开场地使用记录和噪音监测数据,形成透明化监督机制。
监察工作联络站成员进行日常走访,了解居民需求。
“基层矛盾往往盘根错节,单靠一方很难破局。”丁华钢总结道,“把家长里短的‘小事’办好,也是我们工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