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我们吃了红烧大虾、西红柿炒鸡蛋,还有蒜蓉娃娃菜!”日前,杭州市萧山区纪委监委第七派驻纪检监察组赴萧山区湘师实验小学检查校园餐情况时,该校一名三年级学生在向检查人员细数中午吃过的饭菜。
这是该区纪委监委连续第五年关心关注学校食品安全和食堂管理问题。
今年,萧山区纪委监委持续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联合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共开展督查检查21轮次,围绕责任落实、资金使用管理、安全卫生管理、配餐运营管理、食品招投标等关键环节,共发现问题167个,约谈学校16所、供应商8家,给予组织处理4人。
办好食堂要把握好“三道关”,即采购关、财务关和安全关。采购的食材是否新鲜?采购价格是否合理?膳食经费是否用足用全?这些都是监督的重点。
“我们在分析研究了历年食堂相关信访问题后发现,采购模式不够科学合理是一项重要原因。”萧山区纪委监委第七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徐晖表示。为从源头把好“采购关”,该区纪委监委推动区教育服务中心改革采购模式,每周竞价模式变更为平台综合评分“十选一”直定供应商的模式,同步设置预包装食品最高限价。
“这样操作不但实现了采购食品的价平质优,也杜绝了学校与供应商间利益输送的可能性。”徐晖介绍说,新的采购模式自今年九月份推行以来,得到了广泛好评。
除了“采购关”,还要把好“财务关”,膳食经费使用是否合理合规,直接关系到师生能否吃饱吃好。通过专项整治,萧山区明确了食堂员工工资、水电煤气等费用全部由财政资金予以保障的政策,同时针对困难学生做到“应补尽补”。另一方面,在联合督查组的督促下,该区教育局将公办学校食堂财务纳入统一核算,由区教育结算中心统筹负责对学校食堂结报资料的完整性、合理性进行审核把关,同时完成账务处理和资金支付。
“安全关”则是家长最关注的问题。针对检查中发现的“收货环节缺少监管”“验菜信息无法倒查”等问题,萧山区教育局启用了“智能收货系统”,通过对验菜环节的全程录像监督,提高验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障进菜的数量和品质。同时,该区在全区范围内推行校长陪餐制,通过师生“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全面压实了学校对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家长也可通过“码上知”食堂信息公开系统小程序,实时查看食堂操作的整个流程及采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