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全国要闻
反腐工作从小抓起的思考
来源:上城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5-05-28 16:55:56

  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曾经作过总结,认为当时十年改革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并认为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判断的正确性越来越得到证实。

  就反腐败的工作格局来说,我们一向强调加强廉政教育的重要性,但教育灌输的对象主要是在任的公职人员,对于那些思想观念尚未定型、将来也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少年和中小学生,我们却没有向他们提供更多的反腐倡廉知识和信息。目前,反腐败虽已取得一些成效,但腐败并未得到彻底遏制,其原因恐怕与此有关。笔者在此介绍一下墨西哥的相关做法,也许有些参考价值。

  近几年,反腐败问题在墨西哥日益得到重视,自从福克斯当选总统后,反腐败工作有了新的起色。特别是他强调反腐败从娃娃抓起,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在福克斯总统看来,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腐败分子,他们的心理结构和生活态度已经定型,仅靠对这些人的教育说教是靠不住的,必须从孩子教育入手,营造反腐败的家庭氛围,同时使那些最后必然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一代形成牢固的反腐败意识,以防止他们在以后担任公职人员时成为贪官。他们的具体措施有以下三点:

  一是向青少年推荐认识腐败危害的作品。如让学生们读西班牙语译本的《苍蝇的天下》,理解为什么一个社会需要规则和秩序;让他们观看美国影片《教父》,了解黑手党成员是如何从安安稳稳地过好日子逐渐转变为过上充满危险生活的过程。

  二是引导他们讨论反腐败问题。一名15岁的学生曾这样说:“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领导这个国家,如果我们努力了,我们就会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干净的社会。”另一名中学生提出如此意见:“如果某个警察向你索贿,你不要给他。正是我们把那些掌握实权的人惯坏了,他们贪财收取贿赂是事实,可钱是我们给他们的,所以是我们这些普通人促成了腐败的产生。”这名学生只有14岁,讨论起腐败问题竟有如此见地,显然是反腐败知识和信息深入传播的结果。

  三是许多学校专门开设反腐败课程。如墨西哥教育学家对蒂华纳四所学校的反腐败反犯罪计划进行了评价,认为成效显著,之后向全国其他学校提出开设类似课程的倡议。许多学校积极响应,开设了反腐败课程。据教师介绍,这种课程是有效的,因为学生在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前就已经了解了一些社会黑暗面,他们对犯罪行为具备了一定的免疫力。另外,一些曾经充当犯罪团伙成员的出狱人员也参与了这种课程教育,其中一位现身说法道:“如果我早一天知道犯罪集团是这个样子,我是决不会加入的。”蒂华纳第一技术初级中学的副校长巴斯托斯说:“学生们对这种课程都很感兴趣,因为课程所传授的东西都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学习这种课程对学生们日后走向社会有很多好处,对他们起着警示作用。”

  在此,笔者要问:如果我国也在青少年中开展反腐败教育,究竟能有多大的功效?答案固然有待实践检验,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却是可以预期的:

  第一,下一代公职人员的权力观念在这一代在职人员熏陶下成长,心理结构可塑性更强,一旦廉洁从政的理念植根于他们的内心深处,若干年后他们也将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管理,潜移默化的德育结果将对其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腐败现象得到根本遏制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这个目标的实现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真正懂得清廉的价值。这一判断是有历史依据的。从目前腐败现象还很严重到有所遏制,直至根本遏制,至少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能不能抓住这十年机遇期,便是十年后反腐败形势能不能得到根本改观的决定因素。

  第三,子女的监督是家庭监督的重要力量。人们常说,“清官有个贤内助,赃官有个贪媳妇”。现在的问题是,腐败分子包二奶、养情人的案例不在少数,期望他们听取夫妻间枕边絮语的劝导而改恶从善似乎已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孩子义正辞严的态度却能对腐败行为发挥一定的震慑作用,这便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内在力量。因为即使是腐败分子,一旦他们将子女视为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子女正义感的强化便融入了腐败分子内心善与恶的斗争。不少腐败分子总是担心子女发现其腐败,原因就在这里。

  再看看另一种可怕的情景吧:有的孩子被贪官送往国外享乐,开奔驰遭到绑架,成了腐败生命的延续;有的在国内仗势经商,攀比斗富,成了横行乡里的“小霸王”;有的虽年纪尚小,未形劣迹,内心却已羡煞腐败糜烂的生活,发誓一朝为官,贪遍天下……可见,为了避免另一种失误,反腐败教育必须赶紧从娃娃抓起,很有必要在中小学生的政治课里,设置相当的篇幅解说反腐败和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意义。(作者:上城区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 魏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