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全国要闻
山西日报:饭局三问 有力的自我提醒
来源:山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5-06-16 09:57:45

  “全体公职人员不准参加20类饭局”的规定(浙江丽水),最近网上很火,获得点赞无数。如何防止误陷“饭局门”,怎么样才算合情合规的参加饭局呢?杭州市纪委也发出提醒,党员干部赴饭局必须做好“三问”—谁买单、和谁吃、在哪吃。一句话,作为党员干部,一个简单的吃饭也要吃得清白、吃得清楚。(5月11日《钱江晚报》)

  20类不准参加饭局出现之后,一度有人质疑,还有哪些饭局能参加?如何分辨?是否有些矫枉过正了?相对于较为复杂难记的20类条例,杭州纪委又贴心地给出了更为简单的“三问”—“谁买单、和谁吃、在哪吃”,简单“三问”,却能道出饭局本质。其实不论20类条例还是三问,只要公职人员真正做到严格律己,管住嘴,管住腿,管住手中的权,什么饭局能吃,如何分辨,自然也就了然于心了。

  俗话说:“吃人的嘴软。”吃了别人买单的饭,必然嘴软、手软,因此,一问“谁买单”。除了要防范公款吃喝之外,更要防范企业、上下级关系等主动买单请吃。须知,炮弹往往包裹在蜜糖之下。易中天曾说生人和熟人之分在于厨房,一起进过“厨房”,吃过饭就“熟”了。这句话虽有戏谑成分,却不失为我国“请吃”文化和词语解释的一大总结。饭局往往是套近乎,生人变熟人的好场所,一场酒喝下来,陌生人俨然成了亲兄弟。企业、下属等有权力金钱纠葛的关系往往热衷于饭局,甚至想方设法的请权力入局,利用朋友关系网,建立权力金钱的朋友圈。因此,二问“和谁吃”。方能认清真朋友,避免碰上和权力交朋友的伪友,避免陷入陷阱泥潭。公职人员有几个地方不可去,不能吃。无关人身自由,只关纪律规则。三问“在哪吃”。避开明文规定不可去的私人会所、高消费娱乐场所等,是对自己最基本的保护,也是对纪律规则最基本的遵守。

  简单的饭局“三问”,却能解决分辨饭局的大难题,是对公职人员的要求,更是公职人员的自保秘方,应成为时刻敲响在官员心中的警钟,成为公职人员每一次面对邀请时的必问项目,成为参加饭局的基本标准。当然,不论是面对饭局,还是面对其他贪腐诱惑,只有公职人员心中有“问题”,心中有警醒,心中有正气清廉,“三问”等提醒方能奏效,否则也只是白问罢了。饭局“三问”及不准参加的20类饭局等规定都不是为禁止饭局而设的,正常的交际生活并不在被禁之列,而是给公职人员上一道紧箍,让公职人员提高对饭局的认识和警惕,避免轻易入局,毕竟有所求者,使手段、下陷阱拉权力上饭桌等现象在社会中并不少见,最后权力者往往被一个小小饭局所害,最终走上不归之路。

  当然,“提醒”等意见终究只是意见,面对饭局贪腐,仍应加强监督惩处,细化调查投诉等机制,只有“问题”饭局曝光于人前,方能让公职人员不敢也不能参加问题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