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工作动态 > 基层风采
纪检人手记:连续15年无信访举报村的工作“诀窍”
来源:杭州廉政网      发布时间:2019-05-20 10:33:21

“敏健 ,这张表上的数据是不是弄错了,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数字?”刚上任不久,为了全面掌握情况,我让专职监察员对辖区内的信访举报摸了个底。

“没有弄错,所有的数据都是我和小胡经过两次核对的。”专职监察员盛敏健回答。

这是一张普通的村(社)历年纪检信访数据统计表,表中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数字15,代表的是连续无纪检信访的年数,究竟是什么神效奇方让一个村能够连续这么多年没有发生过一起信访举报?我决定去丁塘社区探访这其中的秘密。

“老戚,连续15年无纪检信访举报,你们用了什么诀窍啊?”来到丁塘村我迫不及待地问了起来。

丁塘村党委书记戚华林了解我的来意后,哈哈笑了起来,“哪有什么神仙妙方啊,叫我讲还真讲不出来,我们到村里转一下,可能就看明白了。”

我边走边想,作为临平街道仅有的两个村之一,丁塘村几乎承担了上级下达的每次试点任务:2013年温室甲鱼棚关停141户,拆除面积24.77万平方米;2017年对428.46亩土地进行改造,涉改资金5999万元;2018年,率先对“低散乱”户进行了关停整治,共计关停绸机户94户......“钱多的地方是非多”这句话为什么在丁塘村不“灵验”呢?这里面肯定有好的经验做法。

来到便民服务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班子集体竞选承诺墙,其中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本人承诺绝不在本村范围内承接(做)任何工程项目。

“这是我们村干部竞选时的前置条件,只有作出这个承诺,才能参加竞选。”戚华林笑着对我说,“李书记,还记得前几年‘甲鱼塘案’吗?周边村好几个村干部因直接参与温室甲鱼棚土地复耕项目,在工作中中饱私囊,被处分了。我们村的项目完全由市场决定,通过公开招投标,所花费的费用是最小的,工程质量有保障,干部也没出问题。”

本村工程村干部不参与,消除利益冲突,避免“瓜田李下”猜疑,腰板直,喉咙才能喊得响。工作为公不为私,老百姓看在眼里,自然不会无中生有。

在服务大厅,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张大叔”“李阿姨”“王哥”,每个前来办事的群众村干部都能准确地喊出他们的名字。

“老戚,这些是常来村委会办事的村民吗?我看每个办事员都能喊出他们的名字。”我问戚华林。

“村委会工作直接面对村民,对涉及村民利益的事一律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户主代表大会;在推进工作中,一律入户宣传,上门走访服务群众。每户户主我们都能叫得出名字,80%的居民也都认识。”戚华林说话中流露出些许傲娇。

村里的事情村民商量着办,人人都是决策者,自身“清”,服务“亲”,双方建立了沟通桥,自然不会无理取闹。

走出服务大厅,来到了村务公开栏,我发现丁塘村采用的财务公开方式不是一季一期,而是每月公开。公开内容面面俱到,重大事项决策、重大工程项目、财务状况等内容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自组建了微信监督群,现在丁塘村的村级事务不仅在宣传栏公开,大到几十万的工程款,小到几十元的误工费,村里的每一张原始票据都要被拍照,上传到村民微信监督群,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

敢于亮账本、晒账单,自觉接受村民监督,村民们自然不会认为村干部藏有猫腻。

一圈走下来,我恍然大悟:担当有为不乱为,群众无意举报;程序到位不缺位,群众无需举报;服务贴心不乱心,群众无心举报......这不正是丁塘村连续15年无纪检信访举报的诀窍嘛!

信访工作常被称作“天下第一难事”,解决好这一难事,除了拓宽信访渠道,调解矛盾纠纷,督促问题落实和建立长效机制外,也要进行源头把控,从日常工作入手,善于从细微处查找工作的不足,从沟通中发现问题原因,通过方式方法调整找到解决路径。只有将廉洁之风和务实之风融入工作实际,让群众看明白、问清楚,获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才能将信访纠纷解冻在基层一线。(杭州市余杭区临平街道纪工委书记 李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