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工作动态 > 作风建设
“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微视频大赛创作研讨会顺利举办
来源:杭州廉政网      发布时间:2023-06-12 16:59:52


“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四军救了我儿子的命。别人都说,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我要为被服厂干一辈子!”当影片《裁缝》展现在大银幕前,现场很多观众深受感染。近日,第四届“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微视频大赛微电影类金奖影片《裁缝》点映会在浙江传媒学院钱塘校区举行。


“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微视频大赛是一项全国性廉洁文化赛事,是极具杭州特色、浙江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廉洁文化品牌。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四届以来踊跃诞生了千余部如《裁缝》般优秀的影视作品,随着第五届“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微视频大赛的启动,大赛还开设了全国高校赛区,搭建线下“清风影院”展播,在全社会营造了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良好氛围。

《裁缝》放映后,银幕前的观众被新四军和老裁缝间的故事深深打动,现场掌声久久不息。影片导演、演员、美术指导等主创人员分享了影片背后的创作点滴。著名导演、第四届“玉琮杯”评委苏舟结合往届“玉琮杯”的评审标准,从专业角度为现场观众解读影片《裁缝》,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为革命题材的清廉微电影创作提供了借鉴。


影片交流分享结束后,余杭区鸬鸟镇“红廉文化”品牌发布仪式正式启帷。鸬鸟镇作为《裁缝》故事原型发生地,有着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是浙江省革命老区乡镇。依托余杭区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新四军随军被服厂红色史迹,鸬鸟镇深耕“红”与“廉”的有机结合,创新廉洁文化品牌“红廉清风”,谱写“以红育廉、立心铸魂”的清风诗篇。

此外,余杭区鸬鸟镇党委还分别与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党委、浙江法治报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廉洁文化“校地合作”和“媒地合作”新模式。


下午还举行了“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微视频大赛创作研讨会。与会人员对叙事手法、传播应用、评审标准等内容展开交流分享。

在主讲环节,黑龙江省鸡西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单虹飞表示,艺术来源于生活,影视创作更是如此。鸡西市历届“玉琮杯”参赛影片坚持以真实为创作原则,力求把更多好的作品呈现给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启迪观众心灵,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第三届“玉琮杯”微电影类金奖影片《开门》编剧、导演王思佩推陈出新,在他看来,创新就是将旧元素进行新组合。影片《开门》正是将农村轻喜剧中轻松、幽默、温情的基调与纪委工作相融合,讲述了将“你点单,我监督”的“点单式”纪检监察监督模式创新性运用的基层做法。通过创新叙事技巧,增强影片节奏感,让故事讲得别出心裁、讲得感同身受。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生态的创新发展赋予了传统文化融合性表达,现代影像与传统思想碰撞出现新的聚焦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廉洁文化作品创作需要根植于传统文化思想,深挖历史人物所彰显的家国情怀和忠诚之魂,让清正廉明的传统美德在光影中赓续。

著名影视编剧、第三届“玉琮杯”评委韩炜以第四届“玉琮杯”获奖作品为例,分享了清廉微电影的题材策略和叙事艺术。举例革命战争年代的《裁缝》、和平年代的《梦中人》、今古“穿越”的《海有刚峰》,都是将构思、设计、布局作为叙事核心力量,进一步挖掘影片深层内涵。

清廉微电影如何传播创新?腾讯视频电影与纪录片频道运营负责人孟天翔认为,微电影应该通过文化认同、兴趣驱动等方式吸引观众兴趣,在影片中输入可以让观众共情的情绪元素,从而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提升影片传播价值。

与会人员就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微视频作品的创新与表达进行了交流、对话与互动,并为接下来“玉琮杯”参赛作品的研究创作提出意见建议。

余杭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用光影艺术诠释廉洁文化内涵,用镜头语言展示廉洁文化精神魅力,是“玉琮杯”大赛的责任与意义。接下来,余杭区将充分吸收专家意见建议,持续改进大赛组织和作品运用,不断提升“玉琮杯””清廉电影微视频的品牌效应。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著名表演艺术家、电影《闪闪的红星》潘冬子的扮演者祝新运,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创作指导处副处长、第四届“玉琮杯”评委田园,浙江传媒学院、杭州市纪委监委宣传部、余杭区纪委、浙江法治报社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浙江省各市纪委宣传部、杭州市各区、县(市)纪委宣教室相关负责人,往届“玉琮杯”评委、获奖代表,省属高校师生代表,余杭区各镇街纪工委书记、派驻机构负责人、鸬鸟镇党员干部代表以及媒体单位的代表等齐聚一堂、畅所欲言,为推动“玉琮杯”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